作者:高雅丽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9-24
选择字号:
中山大学
发现北极航道开通节奏快于预期

 

本报讯(记者高雅丽)全球气候变化使夏季北冰洋“解冻”。卫星观测发现,北极海冰持续减少,北冰洋可通航性逐年增强,北极航运活动也呈上升趋势。近日,中山大学、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教授杨清华团队指出,在中、低排放情景下,既有研究低估了北极航道的通航潜力,北极航道的实际开通节奏可能快于之前预期。相关成果发表于《通讯-地球与环境》。

作为连接亚欧的重要海上通道,北极航道的开放时间和通航潜力长期受到国际社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如何更科学地预测北极航道变化,不仅关系到航运公司航线规划,也涉及原住民社区和生态环境安全,并对气候适应与可持续发展具有参考价值。杨清华团队发现,现有气候模式即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模式,在北极航道可通航性估算中可能存在一定低估,尤其在通航季节长度和西北航道开放程度方面偏差较为明显。

分析发现,多数气候模式对海冰变薄和覆盖范围缩减刻画不足,导致跨北极航线规划及航道季节长度估算存在一定误差。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对海冰密集度和厚度等关键海冰变量进行优化,使估算结果更接近参考值。

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海冰模拟更有助于评估不同类型船舶的通航条件。其中,改进海冰密集度模拟可提升对开放水域船舶通航季节的估算,改进海冰厚度模拟则显著改善对极地冰级6级船舶通航季节及跨北极航线的评估。

“优化海冰模拟有助于改善北极航道可通航性评估和预测,也为更可靠地预估未来几十年可通航性变化提供参考。”杨清华表示,“希望这一探索能够为航运业、科研界和相关政策研究提供有益启示,帮助更好地理解潜在机遇,同时关注可能的环境与生态风险。”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3247-025-02705-3

《中国科学报》 (2025-09-24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在人类骨骼内部发现微塑料 首个由AI设计的病毒问世
首次揭示深海热液动物“以毒攻毒”的机制 大连化物所研发出首例氢负离子原型电池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