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如楠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9-19
选择字号:
荐书

 

《刘兴土院士文集》,刘兴土院士文集编委会编,科学出版社2025年6月出版,定价:898元

本书是刘兴土院士数十年来论文和著作成果的集合,凝聚着他的主要学术思想和实践经验,是我国湿地学科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工作的重要总结,也是师生智慧的结晶,是他们共同的研究成果。文集包括沼泽篇、湿地篇和区域农业篇,内容涉及湿地结构与功能、湿地退化与恢复、湿地保育与管理,以及黑土地生态保护、松嫩-三江平原生态保育、区域环境整治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

刘兴土院士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湿地自然过程与机理的基础研究,首创了沼泽湿地稻-苇-鱼复合农业生态工程模式,倡导粮食核心产区粮-牧-工协同发展,提出保护东北黑土地和大豆玉米带、适度发展三江平原水稻种植规模等非常具有前瞻性的观点。

本书可供生态环境保护、湿地资源和农业生产管理的各级政府部门,从事湿地科学、环境科学、自然地理学、生态学、农业技术研究的专业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心:科学与人生》,刘国瑞著,中信出版集团2025年4月出版,定价:79元

刘国瑞从中国台湾台中陋巷起步,独自一人前往美国闯荡,突破重重困境,最终站上美国科技的最高殿堂。他在无线通信和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突破性成就,成为IEEE百年来首位华人主席、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为全球华人争了光。

本书以细腻的笔触,真实记录了作者求学、治学、科研、创新的心路历程。无论是面对种族歧视与科研不公时的坚韧抗争,突破科研瓶颈前的执着坚持,还是60岁毅然放弃终身教职追逐创业梦想的勇气,都彰显着一个科学家矢志不渝的精神品格。

这是一本激励人心的科学家传记,也是一部见证科技变革的历史档案。它能给科研工作者以及对科技发展感兴趣的读者启发与力量。

《找回我自己》,[加]萨拉·库布里克著,吴晓初译,云南人民出版社2025年9月出版,定价:55元

作者在24岁时经历严重的恐慌症发作,陷入自我迷失:不快乐、认不出镜中的自己,为婚姻、学业与各种社会角色所束缚。作为心理学博士,她一边自我疗愈,一边为同样存在身份、关系、创伤问题的人提供咨询。后来,她不仅走出困境,还继承存在主义心理治疗衣钵,成为广受欢迎的“千禧一代治疗师”,帮助无数来访者走出困境。

她认为自我迷失是当代人不快乐的根源,会引发情绪、身体等问题。在本书中,她以自身经历为切入点,结合存在主义心理学的专业理论和临床实践,为读者绘制出一幅从迷失到觉醒的路线图。从情绪觉察到身体联结,从设立边界到成为人生主角,作者带领读者找回自我,创造有活力的生活。

《经度:寻找地球刻度的人》,[美]达娃·索贝尔著,肖明波译,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5年1月出版,定价:68元

这是一段富有戏剧性、曲折性、传奇性的真实故事,讲述了一个木匠如何解决了数百年来困扰无数科学精英的“经度问题”。

“经度问题”是18世纪最棘手的科学难题,困扰了人类数个世纪。由于无法准确测量经度,大航海时代的水手一旦看不见陆地,就会在海上迷失方向,船毁人亡的悲剧时有发生。国家的现实利益、成千上万的生命,都牵系于经度问题的解决。

当时,整个欧洲科学界,如伽利略、惠更斯、牛顿、哈雷等,上下求索,都未能真正解决经度问题,直到一个来自约克郡的木匠登上了历史舞台……出身卑微的约翰·哈里森数十年如一日,精益求精,打造出的高精度航海钟照亮了人类的探索之路。整个故事英雄壮举与阴谋并存,智慧灵光与荒谬同在。本书也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简明天文史、航海史和钟表制作史集。(刘如楠)

《中国科学报》 (2025-09-19 第3版 读书)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揭示蛋白药物稳定性的普适机制 “一招鲜”让菊花采后叶片实现“冻龄”
科学家首次提出脑机接口“动态电极” 两把钥匙重启植物细胞“命运逆转”齿轮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