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朱汉斌)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黎育科团队对香港西北部的亚热带咸淡水鱼塘进行逾两年半的持续监测,发现这些鱼塘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近日,相关成果发表于《地球的未来》。
红树林、盐沼、海草床等沿海湿地是重要的“蓝碳”生态系统,具有吸收并长期储存大量二氧化碳的能力。然而,过去一个世纪以来,全球已有约25%至50%的沿海湿地因开发而消失。
香港西北部的亚热带咸淡水鱼塘在20世纪初曾是天然红树林,后被改为水产养殖用途。研究人员利用涡度相关技术,在两年半多的时间里连续监测这些鱼塘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水蒸气通量。结果显示,这些咸淡水鱼塘以二氧化碳和甲烷的形式,每年每平方米分别排放687克和102克碳——约等于8.6公斤二氧化碳当量,在全球生态系统尺度的二氧化碳和甲烷通量数据库中,分别位居前0.1%和前0.5%,是全球生态系统中温室气体排放最高的热点之一。
研究人员进一步评估了在3种不同红树林保育情境下所产生的净碳排放影响。如保持目前的红树林砍伐率,至本世纪末因红树林转化为水产养殖用途所产生的累计净碳排放将达到109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如至2050年全面停止砍伐红树林,届时累计净碳排放将降至475亿吨;如于2030年全面停止将红树林转为水产养殖用途,届时累计净碳排放可降至188亿吨,相当于减少16.7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研究结果强调立即采取保护行动、阻止红树林砍伐的重要性。研究人员呼吁政策制定者和利益相关者优先保护沿海湿地,并审慎考虑将那些重要生态系统转为水产养殖池塘所带来的长期环境成本。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29/2024EF005277
《中国科学报》 (2025-08-11 第3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