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樊秀娣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8-5
选择字号:
三问“贵州考生误填报厦大马来西亚分校”事件

 

樊秀娣 同济大学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

近日,一起“考生误报志愿”事件引发关注。据《南方周末》报道,有贵州高考考生称,因贵州省招生考试院在志愿填报系统中未额外标注校区,自己误填了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以下简称厦大马来西亚分校)的招生专业并被录取。

厦门大学招生网显示,厦大马来西亚分校2025年在贵州省计划招生19人,物理类考生17人,历史类考生2人。目前,已录取的19人中有16人确认“误填”。对此,贵州省招生考试院的回复为“填报志愿时就应注意。这学校挺好的,只是学费有点高”。厦门大学的回复为“可以‘二选一’,要么报到,要么复读一年”。据悉,这16名误填报的学生已决定复读。

笔者认为,厦门大学和贵州省招生考试院等有关部门对此次学生误填报志愿事件负有责任。原因如下:第一,在贵州省招生志愿填报系统中,厦门大学与厦大马来西亚分校共用同一个院校代码,仅用专业代码进行区分。其他高校与其分校都有不同的代码。第二,贵州省招生考试院没有在厦大马来西亚分校处明确标注海外、分校字样,而其他省市的招生系统中都有明确标注。以上两点含糊之处,的确容易造成学生对填报厦门大学与厦大马来西亚分校志愿的混淆。

据厦大马来西亚分校招生公众号介绍,该校是第一所中国名校全资设立的、具有独立校园的海外分校,也是中国大学在马来西亚的第一所分校。其性质不同于中外合作办学。客观讲,厦大马来西亚分校在马来西亚境内,学费远高于厦门大学且全英文授课,有适合的特定群体。因而,有关部门在国内的高考招生系统中应当明确提醒考生“注意区别、慎重选择”, 因为他们本应预见,部分家庭和考生可能会因该校较高的学费和生活成本而为难。然而,厦门大学作为其马来西亚分校的办学主体,贵州省招生考试院作为政府的管理部门,两者都没有尽到告知义务。

高考竞争激烈,社会对志愿填报和录取环节尤为敏感。本次误填报志愿事件,受影响的不仅是误填的学生,还包括正在或准备就读厦大马来西亚分校的学生。厦门大学和贵州省招生考试院等对此事件缺乏权威解释或及时回应,造成公众相互猜测和指责,引发更多学生和家长的心理紧张与教育焦虑,对此有必要深刻反思。

一问,学生何错之有?

一些人认为,相关学生在此次误填报志愿事件中存在“不够仔细、没看清楚、疏忽大意”,甚至“阴谋论”式的动机。

笔者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荒谬的“受害者有罪论”, 根本原因在于部分人至今未能厘清高校分校与中外合作办学之间的本质差异。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学生分阶段在国内外学习若干年的安排较为常见,而厦大马来西亚分校在国内招生系统中招收中国学生前往海外就读的模式相对罕见,如果不特别加以说明,学生产生误解十分正常。

此外,部分厦大马来西亚分校的学生及家人认为有关学生的“误填”影响了该校的声誉,而这恰是有关部门在事前、事中和事后“惜字如金”、不作为的后果。如果一定要找出相关学生在此事件中的错误,恐怕就是他们过于信任“招生系统”。 然而,国家建设“招生系统”的初衷,正是为了让学生安心、放心。总之,相关学生是受损失者,他们本无过错。

二问,后果为何只由学生来承担?

对于学生误填报志愿造成的后果,相关学生最终只能独自承担全部责任。令笔者不解的是,在相关学生、厦门大学和贵州省招生考试院三方责任主体中,学生无疑是相对弱势、责任最轻的一方,而能力更强、责任更大的厦门大学和贵州省招生考试院,是否曾采取任何积极补救措施?

虽然“学生误填报志愿”与厦大马来西亚分校办学质量、值不值得就读是两回事,但问题终究因此而起,厦门大学完全可以就此介绍一下该校的地理位置、语言环境、学费标准、办学特色、教学优势和就业认可度等,以帮助未来考生作出理性选择,同时也向在读学生及其家长作出一个清晰而有力的回应。贵州省招生考试院也应就相关考生提出的退档申请及时与厦门大学沟通与协调,尽可能给予回应。总之,出现这样的问题,掌握权力的有关部门应主动担负责任并积极解决问题。

三问,今后该怎样教育学生?

学生在国家官方招生系统中填报高考志愿出错并最终以复读收场,这样的结局令人唏嘘。本次事件也让不少教育工作者、家长对今后该如何教育学生感到有些迷茫。大人们不太希望对本该天真烂漫的孩子说出“社会‘坑’很多”等话语,怕造成他们的心理负担,但又担心不这样提醒孩子,会导致孩子将来吃大亏。

其实,大家更希望看到,厦门大学作为办学主体,不管是因为何种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都拿出责任担当的气度,尽可能站在学生的立场积极寻找补救方案,让大家看到教育的温度。

综上所述,此事件所暴露的深层问题,亟须相关部门切实改进工作态度与作风。要增强工作责任心,把党和国家重视学生利益、为人民服务的方针政策不折不扣、雷厉风行地落实到行动上。

《中国科学报》 (2025-08-05 第3版 大学观察)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微型中微子探测器有望检验物理定律 一道“超级闪电”刷新最长闪电纪录
量子电池理论研究取得新进展 《科学》(2025073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