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彬 赵晖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8-5
选择字号:
人类与肠道工程菌实现远程“对话”

 

本报讯(记者陈彬 通讯员赵晖)天津大学王汉杰、刘夺团队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杜涛峰团队合作,成功构建“可吞服光电子胶囊-工程菌双向交流系统”,建立起人类与肠道工程菌之间的光学“语言”,为肠道健康监测与疾病治疗开辟了新路径。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微生物学》。

肠道内栖息着数以亿计的微生物,其组成和活动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但由于肠道环境复杂,传统检测和调控手段难以精准捕捉菌群的实时状态。为此,联合团队研发出可吞服的光电子胶囊,如同“智能潜水艇”深入肠道,通过光学信号实现与工程菌的双向交流。

研究人员选择肠道中不存在的光信号作为“加密语言”:一方面,改造益生菌使其能根据肠道炎症标志物(如硝酸根)发光,胶囊的光电传感器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经无线传输至手机App,让人类“读懂”菌群的实时状态;另一方面,胶囊通过发光二极管(LED)发出绿光指令,调控工程菌表达抗炎蛋白等治疗物质,实现精准干预。

在猪肠炎模型实验中,该系统展现出显著优势,比传统检测方法提前1至2天捕捉到肠炎信号,且通过远程调控可有效缓解炎症。这项技术构建了新型“菌-机接口”,丰富了生物电子接口类型,为实现“人-机-菌交互”、推动智能化疾病诊疗奠定了基础。

业内专家认为,该成果为肠道微生物研究提供了全新工具,未来结合人工智能和云技术,有望实现对肠道健康的动态监测与精准调控,为肠炎等疾病的治疗带来革新。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64-025-02057-w

《中国科学报》 (2025-08-05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微型中微子探测器有望检验物理定律 一道“超级闪电”刷新最长闪电纪录
量子电池理论研究取得新进展 《科学》(2025073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