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瑞颖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7-30
选择字号:
专家建议推进无人配送相关立法

 

本报讯(记者田瑞颖)近日,“无人配送闭门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会议由清华大学智能绿色车辆与交通全国重点实验室、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主办。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智能绿色车辆与交通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克强指出,无人配送系统经过产业各界共同努力,已经到了产业化、规模化应用的临界点。业界有一个共识:无人配送是智能交通系统、智能车辆发展过程中,经过大家探索最具潜力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的场景。

据主办方披露的最新产业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国已有103个城市开放无人配送车辆路权,覆盖超过80%的主要物流节点城市;全国无人配送车保有量突破6000台,较2024年增长超50%;应用场景覆盖快递、即时配送、商超零售等100余类,累计完成订单交付量超1亿件。

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副总经理王璐认为,法律身份的模糊、地域供需的错配以及交通管理的冲突,深刻影响着末端配送产业的规模商用进程,因此推动国家与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完善相关立法、加强跨部门协同至关重要。当前无人车法律身份模糊和监管碎片化问题,构成了规模化落地的最大瓶颈。

与会专家主张分层级推进立法工作,在《道路交通安全法》层面明确其定位和上路合法性。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孔祥稳认为,制度设计要考虑对产业的影响,同时应秉持包容审慎监管原则,鼓励地方先行先试,为国家层面制度设计积累经验。

《中国科学报》 (2025-07-30 第3版 领域)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双黑洞背后竟藏神秘“第三者” 纳米级“清道夫”专治眼睛里的隐形炸弹
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首栋建筑提前完工 寻找外星生命的希望正迅速破灭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