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行星在主星上引起耀斑
该研究报道了在HIP 67522上探测到的行星诱发耀斑现象,HIP 67522是一颗年龄仅1700万年的G型矮星,已知有两颗近距离行星。
结合凌日系外行星勘测卫星的太空光度测量数据及系外行星望远镜历时5年的专项观测结果,研究人员发现,该星的15次耀斑爆发在最内侧行星凌日相位附近集中出现,表明该系统中存在持续的磁星-行星相互作用。这种稳定的相互作用意味着最内侧行星持续承受着比没有相互作用时高6倍的耀斑率。
随后,高能辐射与粒子流持续轰击HIP 67522 b行星,这可能解释了该行星大气层异常膨胀的现象,这一发现最近通过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得到了证实。研究认为,HIP 67522系统堪称研究磁星-行星相互作用对新生系外行星大气层影响的范例。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5-09236-z
运动学习细化丘脑对运动皮层调控作用
通过使用纵向成像技术追踪小鼠初级运动皮层(M1)第2/3层的主要输入来源,研究人员发现运动丘脑是编码熟练动作(两周动物训练)的关键输入枢纽。
利用光遗传学技术,研究人员鉴定出学习前后均受丘脑输入强驱动的M1第2/3层神经元亚群。研究发现,运动学习可重塑丘脑对M1的调控模式,具体表现为运动丘脑优先激活那些编码熟练动作的M1神经元。抑制熟练期丘脑向M1的输入会显著破坏习得动作的执行。该研究揭示了运动学习通过重构丘脑-M1神经环路实现熟练动作的稳定执行。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5-08962-8
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氮固定及其农业活动影响
现有自然陆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固氮(BNF)测量数据多来自固氮生物丰度达全球平均水平17倍的区域。为校正偏差,研究人员通过空间显式尺度转换方法,基于主要生物地球化学固氮生态位分布,对实地测量数据进行升尺度估算,获得了全球陆地BNF新估值。
研究发现,自然生物群落的BNF总量为65 (52~77)Tg N yr-1,低于既往自下而上的经验估计,其中热带森林和旱地贡献主要份额;农田和人工草场的农业BNF高达56(54~58)Tg N yr-1。
与工业化前相比,农业BNF已使陆地BNF总量提高64%、陆地总氮输入量增加60%。研究表明,BNF在自然生物群落中可能对碳汇形成更强约束,并且农业氮源在全球氮循环中的贡献被普遍低估,提示现行氮素安全使用限值的设定需重新考量。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5-09201-w
(李言编译)
《中国科学报》 (2025-07-21 第2版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