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移植技术让停跳的心脏重新启动 |
避免器官捐献引发的伦理问题 |

恢复和保存供体心脏的新方法可能会增加可供移植的器官数量。图片来源:Science Photo Library
本报讯 日前,外科医生宣布开发出两种低成本技术,可以让那些希望在死后捐献器官的人的心脏恢复跳动。这些方法虽然仅在少数人身上进行了测试,但成功避免了与当前移植技术有关的伦理问题。
利用第一种技术,外科医生在获得许可后,从一名被宣布死亡的儿童身上取出心脏,将其重新“启动”并移植到另一名儿童体内。这项7月17日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技术有望增加可用于器官捐赠的心脏数量,尤其是儿童可用的心脏。在美国,每年约有500名儿童接受心脏移植手术,但有更多儿童在等待捐赠心脏的过程中不幸离世。
而利用第二种技术,研究人员能够在供体体内冷冻保存成年心脏,然后成功移植。参与手术的外科医生表示,该手术也可用于儿童。相关研究成果7月17日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美国纽约大学的移植外科医生Robert Montgomery表示,这两种技术代表了获取捐赠者心脏的重要新进展,因为它们避开了现有方法所面临的伦理挑战。
大多数捐赠的心脏来自那些被宣布脑死亡但心脏仍在跳动的人。然而,这样的病例数量不能满足对捐赠心脏的需求。
在某些情况下,心脏可以从那些被宣告死亡的心脏停止跳动5分钟的捐赠者身上获取——比如当一个家庭决定撤走一个人的生命维持设备时。
为使这些心脏适合移植,要么将其从体内取出并在机器上重新“启动”,要么让其在体内重新跳动。但前者费用高昂,且不适用于体重不足40公斤的捐赠者,这就排除了婴儿和大多数儿童,而后者由于潜在的伦理问题并未得到广泛应用。
医生提出的最主要伦理问题是,心脏在体内进行电击复苏,可能需要更改记录的死亡原因,从循环衰竭死亡改为脑死亡。另一个问题是,该手术理论上仍有可能恢复大脑的血液流动——尽管会使用夹子阻止这种结果发生。
为避免这些问题,美国杜克大学的儿科心脏外科医生Joseph Turek和同事开发了一种体外复苏儿童心脏的系统。该系统通过连接主动脉的管子向心脏泵入含氧血液,血液随后从左心室流出,被收集在袋子里重新充氧,然后再泵回心脏。
在今年早些时候开展首次人体试验前,该团队在12周大的猪崽身上测试了手术流程。在后续人体试验中,外科医生取出了1名1个月大的夭折婴儿的心脏,在体外重新“启动”后,将其移植到1名3个月大的婴儿体内。
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3个月后,接受移植的心脏仍正常工作,没有出现排异反应。Turek表示,该手术有望使美国每年的儿童心脏移植数量增加100例。此外,这一方法为成人心脏体外复苏提供了一种经济有效的替代方案,因为它不需要数万美元的设备。
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医学中心的心脏外科医生John Trahanas说,在更多情况下,“这是值得研究的事情”。
Trahanas是开发第二种技术的团队成员之一。该程序包括首先夹住死者的主动脉,然后用一种冷却的含氧液体填充心脏,使心脏处于放松但不复苏的状态。这种液体包含红细胞、保护液、电解质和多种维生素的混合物,最后通过手术取出心脏并进行移植。
该手术在最初3名接受移植的成年人身上取得了成功。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报告,这3人的年龄在40至60岁之间,术后6个月心脏功能正常,未出现排异反应。Trahanas表示,此后他和同事又为20名患者实施了该手术,结果均令人满意。
Montgomery表示,这两种技术都应在更多个体身上进行复制以验证结果,并确保捐赠的心脏能提供良好的血液供应和心脏功能。
(李木子)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56/NEJMoa2503487
《中国科学报》 (2025-07-21 第2版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