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来西亚科学院院长滕古·穆罕默德·阿兹玛·沙里法丁: |
我们对中马科技合作持开放态度 |
|

滕古·穆罕默德·阿兹玛·沙里法丁。冯丽妃/摄
■本报记者 冯丽妃 见习记者 赵婉婷
马来西亚科学院院长滕古·穆罕默德·阿兹玛·沙里法丁(Tengku Mohd Azzman Shariffadeen)是一名电气工程与控制系统领域的科学家,同时担任马来西亚总理的科学、技术和创新顾问。沙里法丁在近日出席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70周年学术交流活动时接受了《中国科学报》的专访。他表示,中国是马来西亚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并对两国合作持非常开放的态度。
《中国科学报》:你如何看待中国与马来西亚在科技领域的合作?是否有一些印象深刻的合作?
沙里法丁:在学术和科研发展方面,马来西亚科学院大约在26年前与中国科学院签署了谅解备忘录(MoU)。2024年底,双方又续签了MoU,涵盖了很多内容。我们对双方合作持非常开放的态度。
此行,我还与中国科学院院长侯建国举行了会谈,讨论了许多合作方向。我们对绿色技术都很感兴趣,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纳米技术、量子技术也是如此。当然,合作需要时间推进,我们已经开始行动。
《中国科学报》:你如何看待两国青年科学家的交流与合作?目前是否建立了共同推动青年人才培养的机制或项目?
沙里法丁:在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域就有这样的合作。我在此次访问中了解到马来西亚两所高校的1名本科生和4名研究生正在中国参与芯片开发项目。他们从零开始学习设计芯片,这非常有趣。我当年读书时可没有这样的机会。
另外,在参观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时,工作人员展示了多项应用于医疗健康领域的机器人及自动化技术发明,并告知我们有多位马来西亚研究人员参与了这些项目的研发。在此次中国行之前,我甚至不知道我们之间已存在这样的合作。简而言之,我们正在开展诸多科研合作项目。
如今,越来越多的马来西亚学生来华深造,还有一些学生毕业后留在这里工作。去年,我们曾邀请一位在清华大学任职的马来西亚学者举办讲座。他在干细胞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通过再生医学提供了创新性治疗方案。
此外,我们还有其他合作项目。例如,由马来西亚科技创新部、马来西亚科学院与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共同协调的“马中科技人文交流计划”,基于2024年马来西亚与中国政府签署的关于科学技术专业知识交流计划的谅解备忘录而设立。马来西亚科学院负责该计划马方候选人的遴选工作。需要补充的是,马来西亚科学院下设的青年科学家网络目前拥有约270名成员,均在45岁以下,其中许多人对与中国高校开展合作研究表现出浓厚兴趣。
《中国科学报》:下一步,马来西亚还希望与中国在哪些科研领域深化合作?
沙里法丁:我们感兴趣的很多,当然也需要找到双方共同感兴趣的领域。中国非常专注于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是全球少数几个能实现多个目标的国家之一。马来西亚在这方面面临挑战,因此我们希望与中国合作,尤其是在热带科技领域。
马来西亚是热带国家,而中国大部分地区不在热带。如果两国一起研究热带科学和技术,我们在这一领域可能会获得更多专业知识,共享研究成果。
《中国科学报》:你对两国的青年一代有何寄语?
沙里法丁:我想对两国的青年一代说:你们眼前有着巨大的机会,比我们当年多得多,你们需要做的就是去寻找。现在,只需通过互联网就能找到合作伙伴,不必见面也能远程协作。我们需要更多交流和互动,从而促成合作。这对科学发展是极为有益的。
《中国科学报》 (2025-07-10 第2版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