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现在,历史上首次,任何人都能进行考古研究。”这是人工智能(AI)巨头OpenAI赞助的一个公民科学项目的宣传语。该项目鼓励公众使用AI工具分析亚马孙雨林现有的数据,寻找失落古城的痕迹。
据《科学》报道,这场“OpenAI 到Z挑战赛”遭到了考古学家、原住民社区和科技伦理学家的批评。他们认为,该赛事忽视了重要的考古研究规范,包括未与生活在雨林的300多个原住民群体进行协商。上周,巴西政府要求OpenAI解决这些问题。
“这很不负责任。”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考古学家Michael Heckenberger表示。过去30年,他通过与库伊库罗人合作绘制亚马孙的考古特征识别原住民古部落。他解释说,许多国际公约和伦理准则规定,在原住民领地或针对其遗产的研究需获得原住民的知情同意。“必须建立正式的协商机制,尤其是与那些历史上被剥夺基本主权的原住民协商。”
该竞赛为参与者提供最高25万美元的现金奖励及OpenAI产品使用权,条件是使用其AI工具分析公开的卫星激光影像和考古调查数据以发现未知遗址。除伦理问题外,该赛事的名称也引发争议——它让人联想到20世纪初,英国探险家Percy Fawcett在巴西亚马孙寻找虚构的“失落Z城”的行动。
竞赛于5月15日开始。近日,巴西考古学会(SAB)致信该国原住民事务部和国家历史艺术遗产研究所。信中指出,根据法律,巴西的考古研究应由经过专业培训和具备实地经验的研究人员进行。“OpenAI的提议削弱了国家对考古遗产的管控权。”SAB副主席、巴西西帕拉联邦大学的考古学家Bruna Rocha表示。
根据巴西的《原住民和部落人民公约》,涉及原住民遗产与土地的决策必须与原住民协商,并让其参与其中。尽管公约未明确提及遥感数据和AI的使用——因文件制定时这些技术尚未普及,但Rocha认为协商原则依然适用。
这封信促使巴西原住民事务部于7月1日要求OpenAI在提供竞赛目标、方法及法律依据的详细信息前,不得公布任何相关数据、发现或遗址坐标。目前,OpenAI拒绝对该项目发表评论,也没有公布任何细节。
巴西上欣古地区原住民协会主席Daniel Kuikuro担心,竞赛生成的数据可能被反对原住民土地权利的团体利用,导致遗址遭破坏。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科技伦理学家Lori Regattieri补充说,根据竞赛规则,参赛者提交的所有数据及计算机模型将归OpenAI所有。她指出,该公司可能以考古研究为名,为测试AI地理空间模型招募免费劳动力。“这是个开放的模型测试实验室。”
但也有研究者视其为机遇。巴西利亚大学的考古学家Francisco Pugliese组建了国际团队并提交了方案,计划用AI分析卫星图像并探测亚马孙人类活动的地理信号。他认为,AI驱动的考古研究不可避免,科学家应探索如何负责任地使用AI工具。“这是个潜力巨大的工具。”
未参赛的巴西圣保罗大学的考古学家Eduardo Neves领导的项目正在用激光测绘识别雨林遗址。尽管存在伦理隐忧,但他表示:“考古学突破学术圈层,全球公众被动员起来,是件好事。”(李木子)
《中国科学报》 (2025-07-10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