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晨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7-2
选择字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等
注射免疫因子让母鹿生茸

 

母鹿头部一侧注射免疫因子后几周即长出鹿茸。受访者供图

本报讯(记者李晨)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联合国内外科研单位,揭示了梅花鹿母鹿生茸的调控机制,阐述了免疫调控母鹿生茸的新发现。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鹿茸是雄性鹿科动物的第二性征。自然界除驯鹿外,都是公鹿长茸、母鹿不长茸。母鹿虽然不生茸,但具有生茸的潜能。从母鹿身上分离的鹿茸干细胞与公鹿干细胞相同,具有多分化潜能。雄激素在鹿茸生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公鹿第一次生茸前被阉割会导致终生不长茸,而给母鹿注射雄激素甚至可以实现生茸。

该研究通过多组学分析,发现了雄激素调控的下游关键因子CCL2,也是免疫细胞的趋化因子。研究发现,免疫细胞,特别是巨噬细胞在鹿茸生长时显著富集。抑制巨噬细胞会显著影响公鹿生茸,而引入巨噬细胞可以实现母鹿生茸。该研究通过体外实验还原了巨噬细胞激活鹿茸干细胞的过程,局部注射CCL2即可实现母鹿生茸。这是首次利用蛋白因子实现母鹿生茸。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73/pnas.2424448122

《中国科学报》 (2025-07-02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油菜素内酯调控棉纤维伸长的机制 基因“开关”控制植物细胞器演化速度
研究实现常温氢气异裂 全球海平面上升速度加快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