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言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5-7
选择字号:
自然要览

 

用于无制冷红外探测的原子级剥离外延薄膜技术

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无需人工释放层即可实现超薄膜原子级精度剥离的技术,为规模化生产可扩展的自支撑钙钛矿超薄系统提供了高效方案。通过理论解析与实验验证,研究人员揭示了铅元素在界面弱化中的关键作用。

据此可开发出普适性剥离策略,用于制备厚度小于10纳米的多种钙钛矿超薄薄膜。得益于其极限厚度和自支撑特性,研究人员制备的热释电薄膜实现了创纪录高热释电系数。该方法进一步推动了全远红外波段无制冷探测器的制备,标志着探测器技术的重大突破。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5-08874-7

狩猎采集者跨海航行至地中海岛屿

研究人员描述了可以证实马耳他群岛在全新世时期存在狩猎采集者活动的年代学、考古学、动物群与植物群证据。当时,马耳他的地理形态与海平面高度已接近现代,这意味着狩猎采集者必须跨越约100公里的航程才能从最近的陆地西西里岛抵达马耳他群岛。

上述人类活动约始于8500年前,并可能持续至7500年前。这些狩猎采集者不仅开发陆地动物资源,还能利用海洋生物与鸟类资源,从而在小型岛屿上维持群体生存。研究人员发现并记录了地中海地区迄今已知最远古的狩猎采集者跨海迁徙,暗示着该区域可能存在着尚未被认知的史前跨海联系网络。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5-08780-y

全球热带森林冠层功能性状变化

研究人员通过整合超1800个植被样地的实测数据以及卫星遥感、地形、气候与土壤数据,预测了13种树木形态、结构和化学功能性状的变异格局,并据此计算绘制了热带森林功能多样性图谱。

该研究发现,美洲、非洲和亚洲热带森林在整体功能性状空间中呈现显著的区域分异。美洲热带森林的功能丰富度预计比非洲和亚洲高出40%。非洲森林的功能离散度最高,分别比美洲和亚洲森林高出32%和7%。

该预测模型首次实现了基于地面观测与遥感协同的全球尺度解析,系统揭示了热带森林冠层功能性状的空间变异规律及驱动机制。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5-08663-2

发现新型非肠促胰岛素类抗肥胖肽

研究人员通过药物计算发现技术,系统绘制了2600余种未被表征的前激素转化酶裂解肽段图谱,并从中鉴定出新型生物活性肽。基于该方法,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12肽——BRINP2相关肽(BRP)。药理学实验表明,BRP给药可减少小鼠和猪的摄食量,并展现抗肥胖效应,且不会引发恶心或厌食反应。机制研究发现,BRP通过激活中枢神经系统FOS蛋白发挥作用,且不依赖于瘦素、GLP-1受体及黑皮质素4受体信号通路。

该研究不仅建立了生物活性肽发现新方法,而且从药理学角度证实BRP可作为体重调节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5-08683-y

(李言编译)

《中国科学报》 (2025-05-07 第2版 国际)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网2025年4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实验室制造出首枚“黑洞炸弹”
氧化物-氧化物界面催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哈佛认证抗衰清单:红茶+浆果有助逆龄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