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刁雯蕙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4-30
选择字号:
自由基不对称催化取得重要突破

 

研究示意图。受访者供图

本报讯(记者刁雯蕙)近日,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刘心元团队联合浙江大学教授洪鑫团队,在自由基不对称催化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相关成果发表于《科学》。

自由基是具有未成对单电子的高活性中间体,小到生命体、大到广袤宇宙无处不在。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化学家实现了对具有共轭稳定效应或带有导向基团的烷基自由基不对称转化。然而,活性最高的纯烷基自由基的不对称转化仍未被攻克。

针对这一挑战,自2019年起,刘心元团队开展攻关工作,自主设计并研发出一类新型空间限域型催化剂。这类催化剂具有一个圆台状半开放式的手性口袋,其靠近催化中心的区域空间较为狭窄,远离催化中心的区域则相对开阔。在反应过程中,底物中位阻较小的烷基优先进入催化口袋内部狭窄区域,而位阻较大的烷基则被排斥至外部较宽敞的空间。

与此同时,催化口袋边壁上的大位阻基团还能与底物中的烷基形成多种非共价弱相互作用。这不仅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稳定高活性的纯烷基中间体,也进一步提升了对两个结构相近烷基取代基的立体识别能力。全新的手性控制模式代表了催化剂设计领域一次重要突破,为解决不对称催化中长期存在的共性难题提供了可行且具有通用性的思路。

此外,研究团队将这类催化剂应用于源自工业原料的碘代烷烃的自由基不对称胺化反应中,成功实现了多种类型底物的高效不对称胺化。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区分度极小的甲基/丙基和乙基/丙基等底物,该催化体系依然表现出优异的选择性。

该反应还首次实现了以简单烷烃为底物的不对称碳-氢胺化反应,为推动烷烃这类大宗工业原料向高附加值产物的转化奠定了坚实基础。研究人员利用该策略快速制备的手性伯胺,可高效转化为抗癌“明星”药物伊布替尼、降糖药阿格列汀与曲格列汀等活性药物成分或其关键中间体,为我国在药物学前沿领域的自主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du3996

《中国科学报》 (2025-04-30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在AI模型中内置“防火墙” 探秘繁殖密码:铺就葡萄育种“黄金路线”
地球“极客”勇探火星 新型激光角反射器助力35万公里卫星测距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