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赵九章:引入数理,开拓中国大气科学 |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气象学家、空间物理学家) |

1935年,赵九章在德国。
■刘晓
赵九章是我国现代气象学的创始人之一,最先将中国气象学从描述性科学发展为精确的物理科学。有人说,赵九章是开拓创新型的科学家,把经典气象学发展为大气科学,还扩充到更大范畴的地球物理领域、空间物理领域。
赵九章进入气象领域,与在清华大学物理系学习期间老师叶企孙的教育紧密相关。叶企孙很早就看出气象学与物理学的紧密关系。气象学是国家非常需要的学科,尤其从国防建设方面考虑,航空离不开气象。叶企孙多次对赵九章说:“地球物理各方面都要有人去干。”
在叶企孙的指导下,赵九章明确了志向,决定报考留美公费生,攻读气象学。按当时的规定,考取公费留学生后,要在国内导师指导下进修一年才能出国学习。于是叶企孙让赵九章去南京,到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师从竺可桢学习。叶企孙和竺可桢都曾到德国考察进修过,认为德国柏林大学气象学研究水平很高。因此,叶企孙打破庚款留学必须前往美国的规定,改派赵九章去柏林大学学习。
赵九章在柏林大学费克教授的指导下攻读动力气象学和高空气象学。以费克为首的中欧学派认为平流层操纵气象变化,所以非常重视高空探测。柏林北部的林登堡航空气象台,每天都有飞机进行两次高空观测,积累了丰富的资料。而柏林大学的气象研究所使用先进的电动计算机完成科学计算。赵九章在这里埋头学习,不管是上课还是实习都非常认真。
费克对这位勤奋好学的中国学生非常欣赏,给予重点指导。赵九章很快产出了成果。1937年发表的《信风带主流间的热力学》,是赵九章按自己的思路,初次尝试把数学、物理和流体力学原理引入气象研究的一篇重要论文。论文系统整理了大西洋高空观测资料,在此基础上求解数理方程,定量分析信风带主流对水气和热量的输运。这是我国真正把数学和物理引入气象学问题的第一篇论文,引起了国际气象学界的重视。竺可桢评价此文是“新中国成立以前理论气象研究方面最主要的收获”。
在国外,赵九章撰文写道:理论气象学的最后目的,不外利用物理之定理,以现在观测所得气象要素之分布为出发点,推测气象要素未来的变化,预报短时期或长时期之天气。他指出,研究气象的目的是预报天气,要转变现有以描述性为主的研究方法,把数学、物理引入气象学领域。
回国后,赵九章主持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工作,一直坚持气象科研工作沿着数理化和新技术化的方向发展,将我国的经典气象科学拓展为大气科学。在他的指导下,叶笃正、顾震潮、陶诗言等众多学生成为该领域的著名科学家。
《中国科学报》 (2025-03-28 第4版 印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