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春蕾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3-26
选择字号:
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望远镜关键器件实现国产替代

 

LAMOST纳米级高精度微位移促动器。南京天光所供图

本报讯(记者沈春蕾)日前,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南京天光所)基于郭守敬望远镜(LAMOST)成功研发出纳米级高精度微位移促动器,解决了长期依赖国外进口的“卡脖子”问题。

在LAMOST主动光学系统的诸多关键器件中,波前传感器、力促动器和镜面支撑等技术都已实现国产化。但作为主动光学关键器件,纳米级高精度微位移促动器却一直依赖进口,给LAMOST的稳定运行和数据产出带来安全隐患。

早在20世纪90年代,南京天光所就针对位移促动器展开技术攻关。多年来,科研团队深入研究并掌握多种纳米级高精度微位移促动器的研制技术,成功研发出性能优良的高精度位移促动器,为自主研发大口径光学拼接镜面望远镜的位移促动器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维修改造项目的资助下,为了替换LAMOST大批量超寿命服役的进口促动器,南京天光所组建项目执行团队,自主研制出219套纳米级高精度微位移促动器和37套智能控制器,促动器分辨率高达4.45纳米,满足了当前我国建设10米级大口径拼接望远镜关键器件的需求。

随着项目执行团队稳步攻克位移促动器的核心器件难题,自主掌握关键技术,长达17年依赖进口的历史宣告终结。

据悉,纳米级高精度微位移促动器未来有望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得到进一步应用。

《中国科学报》 (2025-03-26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液态空气储能国家级首台套示范项目推进 新型双金属协同催化体系助力多相催化加氢
摄影师助攻科学家解析“闪电烟花” 2024年全球气候多项指标创下惊人纪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