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楠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2-24
选择字号:
我国首次发现中生代蝎化石

龙城热河蝎正模标本。课题组供图   龙城热河蝎生态复原图。孙捷/绘

本报讯(记者张楠)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陆地生态系统起源研究团队报道了在热河生物群发现的中生代蝎化石——龙城热河蝎。在此之前,我国仅报道了3块蝎类化石。这是热河生物群首次报道发现蝎化石,填补了我国中生代蝎化石的空白。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科学通报》。

之所以称为“龙城热河蝎”,缘于该化石来自热河生物群,种名指示正模标本的存储地属于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热河生物群因发现多种特异埋藏化石而被誉为“20世纪全球最重要的古生物发现之一”。

龙城热河蝎标本基本完整,部分前体缺失,保存于灰黄色泥岩中。其须肢纤细,足胫节与跗节较长,胸板呈五边形,毒刺尾针较长,可归入杀牛蝎小目Buthida,因缺少毛序及螯肢等特征,科级单元未定。

龙城热河蝎化石体形较其他国家中生代蝎类化石更大。根据分析,该蝎化石长度可达10厘米,体形相对较大,生前可能是热河生物群食物网中的次级或三级消费者,或以昆虫、蜘蛛为食,甚至可能捕食小型脊椎动物幼体。它也可能是一些中大型脊椎动物的食物,如早期鸟类和哺乳动物,以及恐龙等。

科研人员通过初步重建热河生物群的食物网,发现龙城热河蝎在生态网络中具有很高的“介数中心性”,表明它可能与当时陆地生态系统的多个物种产生复杂的生态互动。这一研究为了解热河生物群食物网的复杂性提供了新证据。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scib.2025.01.035

《中国科学报》 (2025-02-24 第3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木荷种质资源库确定为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库 无患子染色体级别高质量基因组组装成功
研究解析全新三维小孔磷铝分子筛 研究发现可延缓帕金森病的原始创新靶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