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宇彤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2-24
选择字号:
老鼠也会“口对口”急救

 

小鼠通过拉扯舌头对失去意识的同伴进行“急救”。图片来源:Sun Wenjian等

当发现一只老鼠昏迷时,一些老鼠似乎会通过抓挠、撕咬,甚至拉出同伴的舌头清理呼吸道让昏迷的同伴醒过来。这项研究表明,照料行为在动物界可能比人们想象的更为普遍。相关论文2月21日发表于《科学》。

研究中,美国南加州大学的张砺和同事拍摄了实验室小鼠面对活跃或被麻醉的同伴时的反应。平均而言,这些小鼠在13分钟的观察时间内,大约有47%的时间用于与昏迷的同伴互动,并表现出3种行为。

张砺说:“它们先是嗅闻,然后梳理毛发,接着进行非常激烈的身体互动。它们真的会掰开同伴的嘴巴拉出它的舌头。”

这些更激烈的身体互动还包括舔眼睛和咬嘴等。在把注意力集中在嘴巴上之后,超过50%的情况下,小鼠会拉扯失去反应的同伴的舌头。

在另一项测试中,研究人员将一个无毒塑料球轻轻放入昏迷小鼠口中。在80%的情况下,提供帮助的小鼠会成功移除小球。南加州大学的团队成员陶慧中说:“如果延长观察时间,成功率可能更高。”

与“没人管”的小鼠相比,有同伴照料的小鼠会更快苏醒并重新行走,且一旦被唤醒的小鼠可以移动,照料它的小鼠就会放慢速度并停止工作。此外,如果小鼠熟悉昏迷的小鼠,照顾后者的时间会比照顾陌生小鼠的时间长得多。

张砺指出,这种恢复行为与心肺复苏术不同,后者需要专业训练。而小鼠更像人类采用强效嗅盐或拍打唤醒的方式进行基本急救,以确保昏迷者能够呼吸。比如,在手术中,医生将麻醉患者的舌头固定好,使其不会阻塞呼吸道。

研究发现,这些行为是由大脑杏仁核和下丘脑区域释放催产素的神经元驱动的。催产素参与了许多脊椎动物的照顾行为。

在另一项研究中,一个团队也报告了实验室小鼠的类似行为;此外,上个月,第三个研究小组也描述了这一行为。

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神经科学与细胞生物学中心的Cristina Márquez说:“3个独立实验室都观察到了类似行为,表明这是一个可靠的发现。不过,我们不要把在非人类物种中观察到的行为过度拟人化,也不要把观察到的东西赋予超出观察范围的意义。”

张砺和同事认为,这种行为是与生俱来的,而不是后天习得的,部分原因是所有接受测试的动物只有2到3个月大,以前从未见过这种行为或被麻醉的同伴。这种本能行为有助于增强群体凝聚力,可能广泛存在于社会性动物中。(赵宇彤)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dq2677

《中国科学报》 (2025-02-24 第2版 国际)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木荷种质资源库确定为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库 无患子染色体级别高质量基因组组装成功
研究解析全新三维小孔磷铝分子筛 研究发现可延缓帕金森病的原始创新靶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