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
寒冷荒漠地区防沙治沙有了新工具 |
|

在青海荒漠光伏电站进行的喷洒实验。受访者供图
本报讯(记者叶满山)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科研团队在防沙新材料研发方面取得新突破,为寒冷荒漠地区的防沙治沙工作带来了有效工具。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工业作物和产品》。
风沙灾害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应用化学材料固定流沙是当前主要的防沙方法之一,但这种材料主要针对炎热、干旱的地区设计,在温度较低的高海拔或高纬度荒漠地区,难以发挥理想的效果。
“针对寒冷荒漠地区的环境条件,防沙材料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耐低温能力,还需要具备良好的透氧和亲水防冻性能,同时不能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柳本立表示。
研究人员选择甘油三酯醚和甘油作为主要原料,对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的醋酸纤维素基水性聚氨酯固沙剂进行改性,以提高其防冻能力。经过多次实验和优化,成功研发出醋酸纤维素-水性聚氨酯-甘油三酯醚-甘油系列防冻固沙剂。
这种新型防冻固沙剂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热降解后的主要挥发性物质为水蒸气、氨气和二氧化碳,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在零下20℃的低温条件下,它的固结强度依然能够保持稳定。此外,在青海的实地应用证明,该固沙剂不仅可以有效固定流沙,还能促进植物生长,为荒漠地区的生态恢复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indcrop.2025.120650
《中国科学报》 (2025-02-20 第3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