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zgkxb/images/2025/2/202526235534660.jpg)
痒吗?挠挠。图片来源:Getty
为什么抓挠被蚊子咬过的地方能带来片刻愉悦?科学家通过小鼠实验发现,这能激活一种免疫反应,有助于保护皮肤免遭感染。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挠痒痒会让人感到满足。1月30日,相关研究发表于《科学》。
“令人兴奋的是,现在有了抓挠引起炎症的分子基础。”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免疫学家Aaron Ver Heul认为,这项工作很“严谨”且“做得非常好”。
尽管过度抓挠会损伤皮肤,但几乎所有动物都会挠痒痒。人们普遍认为抓挠是为了清除寄生虫和刺激物。“但我们一直相信可能还有其他原因。”Ver Heul说,毕竟有些寄生虫在发痒前就已消失,例如蚊子。
为了找到问题的根源,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皮肤免疫学家Dan Kaplan和同事在小鼠耳朵上涂抹了一种合成过敏原,诱发了一种名为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的皮肤炎症。当对照组小鼠抓挠时,它们的耳朵会肿胀并充斥一种免疫细胞——中性粒细胞。
然而戴上项圈的小鼠却无法抓挠自己的耳朵,与对照组相比,它们的耳朵肿胀程度更轻,中性粒细胞也更少。此外,缺乏瘙痒感应神经元的生物工程小鼠也表现出类似的低反应。这一实验表明,抓挠行为会加剧炎症。
为进一步了解抓挠后会发生什么,科学家研究了抓挠耳朵的普通小鼠。他们注意到,在抓挠部位,疼痛感应神经元会释放出一种强效的神经系统信使——P物质,后者激活了关键白细胞——肥大细胞。这些细胞是引发过敏症状的核心。它们将中性粒细胞吸引到抓挠部位,从而引发炎症。
已知过敏原可以直接激活肥大细胞。新研究发现,肥大细胞也可以通过抓挠及其引发的一系列操作被间接激活。
“如果小鼠抓挠并激活第二条途径,中性粒细胞的炎症反应就会大大增加。抓挠是炎症发生的关键因素。”Kaplan说,“这有点出乎意料。”
作者还研究了动物的皮肤微生物组,即生活在皮肤上的细菌集合。在接触过敏原一天后,可以实现抓挠的小鼠耳朵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可能性要低于不能抓挠的小鼠。这表明抓挠具有抗菌作用,也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挠痒痒会让人感到愉悦。
Kaplan指出,值得注意的是,这项研究关注的是急性瘙痒,而不是慢性瘙痒。慢性瘙痒可能会导致皮肤损伤,给金黄色葡萄球菌更多可乘之机。
深入了解这一机制可能会帮助慢性瘙痒(包括湿疹和糖尿病)患者。研究还发现,人体有一组神经负责传递瘙痒信号,另一组神经通过增加炎症来响应瘙痒。如果科学家能将它们分离,就能一次阻断一组神经。当瘙痒令人痛苦,但伴随的炎症有利于免疫反应时,这种特异性行为可能是有用的。
“‘痒-抓’的恶性循环是难以打破的。希望通过识别这样的回路,能够找到更好的疗法。”Ver Heul说。(赵宇彤)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dn9390
《中国科学报》 (2025-02-07 第4版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