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化学》
科学家提出用于捕捉混合金属簇催化的活库概念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Roland A.Fischer团队提出一个用于捕捉混合金属簇催化的动力学和反应性的活库概念。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化学》。
对连接金属团簇化学空间的探索具有挑战性,部分原因是对反应性团簇的靶向性不足。现在,通过有机金属前体化学获得团簇的动态混合物,被定义为活库。这些库中充满了相互关联的集群,包括瞬态和高度反应性集群,以及更容易获得但反应性较低的物种。监测它们在底物分子扰动下的演变,能够在不分离簇的情况下可获得化学信息。
研究人员准备了一个所有碳氢化合物连接的Cu/Zn团簇库,并开发了一个无偏差的计算框架,适用于分析整个组成空间,为每个团簇提供可靠的结构模型。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搜索与混合金属簇催化相关的结构-反应性关系。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57-024-01726-3
《自然-物理学》
科学家利用可重构量子处理器实现分子和材料的可编程模拟
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可重构量子处理器实现了分子和材料的可编程模拟。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物理学》。
研究人员引入了一种针对由模型自旋哈密顿量表示的强关联量子系统的模拟框架,该框架利用可重构量子比特架构以可编程的方式模拟实时动力学。该研究方法还引入了一种算法,通过量子测量结果的经典协同处理来提取化学相关的光谱特性。
研究人员还开发了一个数字-模拟混合仿真工具箱,利用数字弗洛凯工程和硬件优化的多量子比特操作,实现哈密顿量的高效时间演化,从而准确模拟复杂的自旋-自旋相互作用。作为示例,研究人员提出一种基于里德堡原子阵列的实现方案。此外,他们展示了如何通过瞬时测量和单辅助量子比特控制从动力学中提取详细的光谱信息,从而能够从单一数据集中评估激发有限温度下的磁化率。为了阐释该方法,他们展示了利用其计算多核过渡金属催化剂和二维磁性材料的关键性质。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67-024-02738-z
《柳叶刀》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有效改善稳定型胸痛患者预后
英国爱丁堡大学Michelle C Williams团队研究了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指导下稳定型胸痛患者治疗对预后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柳叶刀》。
苏格兰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SCOT-Heart)试验表明,CCTA指导下的管理改善了稳定型胸痛患者的诊断、管理和预后。该研究旨在评估CCTA指导下的护理是否会引起管理和预后的持续长期改善。
SCOT-HEART是一项开放标签、多中心、平行组试验,患者来自苏格兰12个门诊心脏病学胸痛诊所。符合条件的患者年龄在18~75岁之间,有疑似冠心病引起的稳定型心绞痛症状。患者被随机分配到标准护理加CCTA或单独的标准护理组。在这项预先指定的10年分析中,处方数据、冠状动脉手术干预和临床结局通过国家登记处的记录链接获得。主要结局是基于意向治疗的冠心病死亡或非致命性心肌梗死。
研究结果表明,10年后,CCTA指导的稳定型胸痛患者管理与冠心病死亡或非致命性心肌梗死的持续减少有关。通过CCTA识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以改善稳定型胸痛患者的长期心血管疾病预防。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4)02679-5
《美国医学会杂志》
多基因风险评分联合常规评估增强慢性阻塞性肺病识别
美国布列根和妇女医院Matthew Moll团队将多基因风险评分添加到常规病例发现中,以识别未诊断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
COPD通常无法确诊,尽管遗传风险在COPD易感性中起重要作用,但其在指导肺活量测定和识别未确诊病例方面的实用性尚不清楚。
为了确定COPD多基因风险评分(PRS)是否可以使用常规风险因素和呼吸道症状,研究人员在病例调查问卷之外增强对未确诊COPD的识别,研究组进行了一项对35岁或以上未被医生诊断为COPD病史的参与者的横断面分析,使用两项观察性研究数据:基于社区的弗雷明汉心脏研究(FHS)和COPD富集遗传流行病学(COPDGene)研究。使用PRS、mLFQ评分和PRS加mLFQ得分来评估逻辑模型的性能,以预测肺活量测定定义的COPD。
研究结果表明,COPD PRS增强了对普通人群中未确诊COPD的识别,超越了传统的病例发现方法,但仍需进一步研究来评估其对COPD诊断和结果的影响。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01/jama.2024.24212
《中国科学报》 (2025-02-06 第2版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