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史话:从建造金字塔到探索无穷大》,[英]安妮·鲁尼,钟新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25年6月出版,定价:69.9元
■钟新
《数学史话》原版书名为THE STORY OF MATHEMATICS,作者安妮·鲁尼是英国知名科普作家。本书特别适合青少年学生以及对数学文化感兴趣的读者。也因此,当我接到翻译《数学史话》的邀请时,深感荣幸。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短小精悍且内容又不失丰富性。这是一本由浅至深的数学史著作,其间还穿插一些著名数学家的介绍,如阿基米德、欧几里得、祖冲之、笛卡尔、帕斯卡、牛顿、莱布尼兹、欧拉、高斯、黎曼、希尔伯特等,内容引人入胜。
以往出版的大部头数学史书籍,例如美国数学史家莫里斯·克莱因的《古今数学思想》1500余页;澳大利亚数学家约翰·史迪威的《数学及其历史》(第三版)570余页,其篇幅冗长可能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尤其是非数学专业读者。相比之下,本书仅用200余页的篇幅就涉及较多内容,可读性较强。
本书具备比较完整的体系,涵盖了公元前600年古希腊人对数学概念的建立到当今数学逻辑的发展与探讨。书中利用众多数学家的故事阐述数学史实,如讲述代数与几何相结合的过程就是通过笛卡尔和费马的故事来介绍的。此外还讲述了数学史中的一些有趣史实。
此外,为吸引读者注意力、增强阅读兴趣,书中引入大量的图片以及科学家的介绍卡片。针对青少年的数学科普入门,引入许多碎片化的小故事,如哥德巴赫猜想、费马大定理、肥皂泡与建筑、蝴蝶效应等。同时,为迎合有一定数学基础的读者的阅读兴趣,用微积分来解决芝诺悖论问题,展现数学发展过程中的无穷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的中国元素较多,例如介绍了中国古代数学经典《九章算术》,包括成书年代、刘徽注以及核心思想;介绍了流行于中国西北地区的用手指来讨价还价的秘密制度。此外,还提到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例如“666”在西方宗教中被看作是魔鬼的数字,而在中国网络语境中则被视为某人或某物很厉害。
在翻译本书时,为了使译文准确流畅、符合国内阅读习惯,我对原文的单词和词组进行重新理解,对译文进行重新表达、对信息顺序进行调整,重点剖析了牛顿-莱布尼茨通信集在思想史重构中的关键作用等,以及数学史的当代价值。回顾这段翻译之旅,我深刻体会到数学史对数学研究的重要意义。数学不仅是实验室里揭示规律的工具,更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沉淀的智慧成果。(作者系西南大学教授)
《中国科学报》 (2025-11-28 第3版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