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进展》
秘鲁安第斯山脉峡谷切口的驱动因素获揭示
美国匹兹堡大学的Jennie Plasterr团队提出了秘鲁安第斯山脉峡谷切口的驱动因素——构造学、降水和排水盆地捕获。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科学进展》。
在海拔约3700米的安第斯高原上,发育着深达2000~3000米的峡谷,其形成机制一直存在争议,既有观点认为高原表面隆升是主因,也有学者主张降水增强侵蚀作用才是关键。
研究组系统评估了构造活动产生的几何形态、序列断层运动及相应地表隆升能否再现高原现今地貌特征。模拟显示,在断层抬升速率超过河流下切速率的区域会形成内流盆地。约10Ma(百万年)前构造缩短速率减缓,使得河流侵蚀力能够与构造隆升相抗衡,并开始下切高原边缘的内流盆地。模型再现的两次盆地捕获事件(约7~5Ma前和约3.5~0.5Ma前)与气候驱动的流量波动共同作用,显著增强了河流径流量、侵蚀作用和输沙能力,从而促进峡谷下切。
这一发现揭示了盆地捕获过程在安第斯高原东北缘峡谷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126/sciadv.adz9285
《自然-遗传学》
研究揭示遗传因素与专业领域关联
挪威奥斯陆大学的Eivind Ystrom团队研究了基因与专业领域的关联。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遗传学》。
研究人员利用来自芬兰、挪威和荷兰的463134名个体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证明了遗传因素与专业领域的选择相关联。研究组发现了17个独立的全基因组显著变异位点,与10个专业领域中的7个相关联,平均遗传率达7%。这种遗传信号是针对领域选择而非教育水平的,在控制了受教育年限和混杂因素后依然存在。
通过检查不同专业的基因测序,课题组研究人员发现了两个关键维度:技术与社会、实用与抽象。研究组对这些成分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证明它们与个性、行为和社会经济地位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基因组研究可以在传统成就衡量标准之外,为职业兴趣和社会分层提供新见解。
相关研究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88-025-02391-z
《细胞》
不同白血病突变聚集在核相分离凝聚体上
美国贝勒医学院的Joshua A. Riback团队发现不同的白血病突变聚集在核相分离凝聚体上。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细胞》。
在癌症发展过程中,基因突变促进基因表达的变化,从而导致转化。与HOXA异常表达相关的白血病,是由核孔蛋白基因或KMT2A易位及突变型核磷蛋白1 (NPM1)突变驱动的。这些不同突变在机制上的趋同性仍然是难以捉摸的。
研究团队证明,NPM1c在人类细胞系、小鼠模型和原发性患者样本中形成核凝聚物。研究团队发现NPM1c相分离对于将NUP98和KMT2A引入冷凝物是必要的。NPM1c凝聚物是调节基因表达、促进体内白血病扩张和维持未分化白血病细胞状态所必需的。此外,研究团队揭示,核孔蛋白和KMT2A离子蛋白形成的凝聚体在生物物理上与NPM1c凝聚体无法区分。
该研究定义了一种新的凝聚体,研究人员称之为协调体(C-body),并确立了其作为白血病治疗靶点的潜在价值。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5.10.010
《中国科学报》 (2025-11-12 第2版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