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辨率地球观测数据是欧盟政策制定的关键
近日,德国地球科学研究中心深入分析了地球观测数据在支持欧盟政策制定方面的现状、差距及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具体改进建议,为欧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相关成果发表于《土地利用政策》。
研究团队详细分析了3项重要的欧盟法规:共同农业政策(CAP),欧盟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法规(EU LULUCF),以及新的无森林砍伐产品法规(EUDR)。此外,研究还涵盖了其他19项欧盟环境保护法规和指令,以全面了解当前数据产品的适用性和局限性。研究团队采用一种综合方法,详细分析了哥白尼计划的数据产品,并与政策目标进行对比。结果发现,现有的卫星数据在时间跨度、空间分辨率和准确性方面存在显著差距。
对此,研究团队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一是提高数据透明度和信任度。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透明度,提供全面的元数据,记录方法、约束和不确定性,以支持政策决策的正确解释。二是整合多源数据。通过综合传感器技术提高数据质量,扩大地面观测和现场数据网络,并添加无人机数据。三是加强数据保护和管理。随着卫星图像空间分辨率的提高和无人机的广泛应用,数据保护和管理成为关键问题,必须事先得到合理的监管。四是吸引用户参与。数据用户越来越多地直接参与产品的开发和生产,确保数据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研究人员表示,将地球观测技术与政策需求紧密结合是实现欧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未来,通过提高数据分辨率和加强与政策制定者的合作,地球观测技术可以成为推动欧盟政策实施的变革力量。(刘文浩)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landusepol.2025.107749
《2025年关键矿产状况报告》发布
近日,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大学佩恩研究所发布的《2025年关键矿产状况报告》指出,预计到2035年,全球国防领域10种关键矿产的需求将增长80%~250%,钒、锰需求将跃升250%,钛、铜需求增长200%,镓、钽、铼需求增长80%~100%;到2050年,发电和电池存储所需的16种关键矿产的需求增长将超过400%。
分析模型显示,锂、钴、稀土等13种矿产对美国电力部署至关重要。这13种关键矿产中的任何一种供应中断,都可能挤压风能和太阳能的供应,导致发电技术部署波动超过25%。其中6种矿产价格显著上涨,可能导致太阳能发电部署减少10%以上。
研究表明,回收当前美国采矿过程中丢弃的关键矿产的10%,即可完全替代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关键清单中50种矿产中27种的进口。如果美国能够从已开采资源中回收高达50%的另外13种关键矿产,美国就可以实现这些矿产的自给自足。尾矿、矿山废料和酸性排水则是额外潜在来源。若全部废料在国内回收,美国铜进口依赖度可从45%降至14%。(刘学)
先进过滤系统从采矿废料中获得未开采的临界资源
近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科研团队与力拓公司合作开发了一种受自然界启发的先进过滤系统,能够从采矿废料中获得未开采的临界资源。
当前矿业活动在提供绿色能源转型所需的关键资源的同时,会产生大量含矿废水等废物,其中矿山酸性排水已被联合国列为仅次于气候变化的全球第二大环境问题,且全球含矿废水中残留的价值约3.4万亿美元的关键资源未被有效回收。
生物衍生元素资源分离技术(BERST)的开发灵感源于植物的选择性膜分离机制。植物通过高度特化的膜转运蛋白实现对金属、矿物等营养素的精准吸收与分配,且其生物量占地球总生物量的82%,具备规模化分离潜力。该技术是一种模块化仿生膜系统,核心是整合经生物工程改造、模拟植物膜转运蛋白的高选择性成孔结构,并优化稳定性与分离性能,可针对性分离废水中的目标金属与矿物。其形态参考中空纤维仿生膜设计,含矿废水流经中空纤维内部,膜层中的工程转运蛋白允许目标资源穿透至渗透侧形成高纯度浓缩液,非目标物质随废水流出。此外,可通过组合不同选择性的膜模块实现多种资源依次回收。目前该技术处于实验室规模原型测试阶段。
研究表明,BERST能从复杂含矿废水中高效提取高纯度金属、矿物及清洁水,突破了传统膜技术“渗透性与选择性不可兼得”的局限,且无需大量危险化学试剂,可减少二次污染;环境上,能减少矿业废水对淡水系统的污染;经济上,随着精准发酵、膜工程技术的进步,其成本存在显著下降潜力。(张文亮)
《中国科学报》 (2025-11-12 第2版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