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物理学》
霍夫施塔特级联实现自旋分辨测量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Benjamin E. Feldman团队报道了扭曲半导体均匀层中的磁霍夫施塔特级联。相关研究成果10月21日发表于《自然-物理学》。
过渡金属二硫系莫尔纳米层已经成为一个磁性、强相关性和拓扑结构交织在一起的平台。在大磁场中,这些系统中具有不同自旋态的能量排列是由强塞曼分裂和霍夫施塔特蝴蝶光谱结构决定的,但后者很难通过实验来探测。
研究组应用局部热力学测量,观察到在扭曲WSe2均匀层中磁相变的级联。研究组将这些跃迁解释为单个霍夫施塔特子带的填充,使他们能够提取单个自旋霍夫施塔特谱的结构和连通性。磁跃迁的开始与扭转角无关,表明组分层的交换相互作用仅受莫尔阱势的微弱影响。相反,磁跃迁与相应填充时绝缘状态的变化有关。该工作实现了霍夫施塔特蝴蝶光谱的自旋分辨测量,并揭示了材料特性和摩尔超晶格在稳定相关基态方面的作用。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67-025-03083-5
《免疫学》
空间免疫分析定义胶质瘤三级淋巴结构
德国法兰克福癌症研究所的Katharina Imkeller团队提出的空间免疫分析,定义了具有功能性三级淋巴结构(TLSs)的人类胶质瘤的一个亚群。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免疫学》。
成人型分化主题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对免疫治疗反应不佳,被认为是免疫“冷”肿瘤。研究组分析了胶质瘤内TLSs的特征和临床相关性,这些结构以空间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分析为主题。
在642例胶质瘤队列中,15%的肿瘤存在TLSs,并与血管周围空间重构和细胞外基质成分的空间再分布有关。基于不同的细胞组成和免疫活性,可以定义3种不同的亚型。虽然所有亚型都缺乏经典的生发中心结构,但某些TLSs表现出动态免疫功能的特征,包括克隆T细胞和B细胞扩增、IgA+和IgG+浆细胞生成,以及树突状细胞-T细胞相互作用。具有主动免疫应答特征的TLSs的存在与总生存率的提高相关。因此,在一些胶质瘤中可以检测到功能性适应性免疫反应,这意味着分层和治疗。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immuni.2025.09.018
《自然-化学》
水检测核磁共振可动态观察重复扩增RNA缩合物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Frédéric H-.T. Allain团队报道了水检测核磁共振可实现对重复扩增RNA缩合物的动态观察。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化学》。
RNA缩合与受三核苷酸或六核苷酸重复序列基因组扩增影响的细胞中神经毒性RNA灶的形成有关。然而,重复膨胀RNA凝聚物的生物物理性质尚不清楚。
使用CAG重复扩增RNA作为模型系统,研究组发现这些RNA凝聚物不能用传统的核磁共振技术观察到。因此,他们开发了一种基于水检测半固体磁化转移的核磁共振方法,用于体外检测和表征RNA凝聚体。该方法被称为半固体磁化转移冷凝物检测(CONDENSE-MT),适用范围广、灵敏度高,不需要直接观察生物分子。利用CONDENSE-MT,研究组可以得到有关RNA凝聚物的动态信息,如浓缩RNA的相对数量和翻滚速率、质子-溶剂交换动力学及在凝聚物中短暂结合的水分子数量。
研究组发现相分离极大减少了分子翻滚,并且是由RNA和Mg2+之间的异型相互作用驱动的。研究进一步表明,增加CAG重复次数会降低冷凝水的水化作用。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57-025-01968-9
《美国医学会杂志》
直接面向患者的数字健康干预提高肺癌筛查率
美国维克森林大学医学院的David P. Miller团队研究了直接面向肺癌筛查的患者数字健康计划。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
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筛查可以降低高危人群的肺癌死亡率,但在美国,只有不到20%的符合条件人群接受了筛查。为确定直接面向患者的数字健康计划是否会提高肺癌筛查率,研究组进行了一项随机临床试验,将参与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mPATH-Lung项目。这是一个在临床访问之外提供的数字健康项目,包括简短的决策辅助和筛查预约的选择或加强常规护理,其中患者被告知其肺癌筛查资格,并建议与初级保健临床医生交谈。
研究组向电子健康记录中有吸烟史的26909名个体发送电子邀请函,其中1333人符合条件并完成入组,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60.7岁。mPATH-Lung干预组的胸部CT检查完成率高于对照组。在完成筛查CT的受试者中,mPATH-Lung参与者假阳性率为12.7%,对照组为8.4%。干预组有2.0%接受侵入性操作,对照组为1.1%,均无并发症发生。
研究结果表明,与增强的常规护理相比,直接面向患者的数字健康干预提高了肺癌筛查率。未来的研究应评估数字化肺癌筛查干预措施在不同人群和卫生保健环境中的覆盖范围及有效性。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01/jama.2025.17281
《中国科学报》 (2025-10-24 第2版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