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丹宁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0-15
选择字号:
国内首例多孔钽颗粒植骨关节翻修术完成

 

本报讯(记者孙丹宁)骨损伤是临床常见难题,尤其在关节翻修、创伤和骨肿瘤切除术后常伴随不规则骨缺损,传统修复材料难以匹配复杂形态且力学适配性欠佳。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文涛等与辽宁省人民医院研究团队开展合作,完成多孔钽颗粒植骨的国内首例关节翻修术。该方案帮助医生有效解决了患者的髋关节臼底不规则骨缺损的问题。

此前,团队对多孔钽材料体系的相关成骨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基因测序结果显示该材料体系能对机体内1829个关键基因造成显著影响,尤其可通过上调整合素α6的表达,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显著促进成骨基因的表达,最终增强成骨细胞的分化与矿化能力。

针对骨科临床上常见的不规则骨缺损修复需求,研究团队又提出多孔钽颗粒填充修复的创新性策略。颗粒形式的多孔钽具备优良的流动性,可灵活适配各类复杂缺损形态,显著降低应力遮挡效应,提高手术操作的便捷性与修复稳定性。研究表明,多孔钽颗粒具有分级多孔结构,有利于营养物质传输和细胞迁移增殖,其弹性模量与天然骨更为接近,可有效促进新骨生长和早期愈合。

体内外研究证实,多孔钽金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学功能,能显著加速新骨生成,增强骨与植入体整合效应,是骨修复领域的优选材料。

《中国科学报》 (2025-10-15 第3版 领域)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高温电催化甲烷高效协同转化发现新途径 流氓行星出现“恒星级”增长
颠覆认知:苔藓植物,真的不简单 中国科大发展“绿氢冶铁”新技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