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
舒噻胺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
德国科隆大学的Winfried Randerath团队研究了舒噻胺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OSA)的疗效与安全性。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柳叶刀》。
OSA非常普遍,但缺乏经批准的药物治疗方案。舒噻胺可通过抑制碳酸酐酶改善呼吸反应和上呼吸道肌肉活动。
这项多中心、随机、平行、双盲、安慰剂对照、剂量测定的Ⅱ期试验在5个欧洲国家的28家医院和社区站点进行。研究组将未经治疗、中度至重度OSA且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为15~50次/小时的成人(18~75岁)随机分配,他们每天睡前服用一次安慰剂或舒噻胺100毫克、200毫克、300毫克片剂,持续15周。随机化按基线AHI3a分层。疗效的主要指标是AHI3a从基线到第15周(计划治疗结束)的相对变化。
2021年12月2日至2023年4月8日期间,研究组对535名患者进行了筛查。在分析集中,第15周时,舒噻胺100毫克、200毫克 和300毫克组相对于安慰剂组的AHI3a调整后平均相对变化分别为-16.4%、-30.2%和-34.6%。
研究结果表明,舒噻胺可改善OSA、夜间低氧血症、睡眠质量及日间过度嗜睡症状。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5)01196-1
《自然-物理学》
弦和拓扑缺陷控制内皮细胞层的有序动力学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Andreas R. Bausch团队研究了弦和拓扑缺陷控制内皮细胞层有序动力学的机制。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物理学》。
许多生理过程,如血管中内皮细胞的剪切流排列,依赖于细胞层在无序和有序阶段之间的过渡。研究组证明,这种转变是由内皮细胞层中向列拓扑缺陷的非单调演化和将缺陷结合在一起的弦激发的出现驱动的。这表明在生物物质中存在有序动力学的中间阶段。研究组采用了时间分辨大尺度成像技术和物理模型来分析缺陷对数量的非单调减少。固有细胞层活动和对齐场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缺陷域的发生,缺陷域定义了转换的性质。缺陷对湮灭是由细胞层内跨越多细胞尺度的弦激发介导的。
该研究表明,中间排序和弦激发可能有助于调节体内形态发生运动和组织重塑的机制。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67-025-03014-4
《中国科学报》 (2025-10-15 第2版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