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1
选择字号:
“小柯”秀

 

《细胞-干细胞》

人类皮肤创伤愈合的时空单细胞路线图绘就

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Ning Xu Landén等研究人员绘制出人类皮肤创伤愈合的时空单细胞路线图。相关研究成果2024年12月26日在线发表于《细胞-干细胞》。

研究人员表示,创伤愈合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但人类创伤修复中的细胞动态和协调机制仍未得到充分探讨。

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通过单细胞多组学分析对人类皮肤创伤组织进行了研究。该研究涵盖了同一患者发炎、增生和重塑阶段的创伤修复过程,前所未有地在时空分辨率上监测了人类皮肤创伤愈合的细胞和分子动态。这一独特的路线图揭示了创伤边缘的细胞结构,并确定FOSL1是再上皮化的关键驱动因子。

结果显示,促炎性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像接力赛一样,在不同愈合阶段依次支持角质形成细胞的迁移。通过与静脉溃疡和糖尿病足溃疡的单细胞数据进行比较,研究人员揭示了慢性创伤中角质形成细胞迁移失败与炎症反应受损之间的联系。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stem.2024.11.013

《免疫》

T细胞控制过度反应的B细胞遏制自体炎症和淋巴瘤生成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Marc Schmidt-Supprian团队发现,过度反应的B细胞通过T细胞的指示遏制自体炎症和淋巴瘤生成。相关研究结果2024年12月26日发表于《免疫》。

研究人员探讨了以典型的负免疫调节因子TNFAIP3/A20为中心的自体免疫和淋巴瘤风险因子在小鼠中的相互作用。出乎意料的是,B细胞对刺激的敏感性适度升高时,会导致致命的自体免疫病理,而高敏感性B细胞则没有。

研究人员通过识别类似调节器的细胞毒性T细胞检查点,解释了这一悖论。细胞毒性由高内在过度反应性B细胞指示并作用于其上,而低反应性B细胞则未受影响。去除T细胞控制后,内在B细胞反应性与致命性淋巴增生、淋巴瘤发生和自体炎症之间恢复了线性关系。

因此,研究人员确定了T细胞介导的强大负反馈控制作用,限制了遗传性和后天性B细胞致病性的发生,并定义了自体免疫发生的许可窗口。

B细胞免疫具有偏离正常免疫反应的固有风险,可能导致自体免疫和恶性肿瘤的发生,这两者都与增加免疫信号的基因变异或改变密切相关。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immuni.2024.11.023

《德国应用化学》

酸在可见光下增强光干扰素聚合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Athina Anastasaki团队报道了可见光下酸增强光干扰素聚合。相关研究成果2024年12月25日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

光引发剂(PI)是一种有前景的聚合方法,通常用于克服热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的限制。然而,在绝大多数研究中,需要高能紫外线照射才能有效触发RAFT试剂的光解并促进聚合,这大大限制了其潜力、范围和适用性。

尽管可见光PI已成为一种极具吸引力的替代品,但目前大多数方法仅限于合成较低分子量的聚合物,并且通常存在反应时间延长、诱导期延长和分散性提高的问题。

该研究介绍了一种在可见光照射下高效运行的酸增强PI RAFT聚合的方法。少量生物相容性柠檬酸的存在通过增强光解作用,完全消除了漫长诱导期,提高了反应速率,产生了摩尔质量分布窄、转化率接近定量、端基保真度高的聚合物。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合成超高分子量聚合物,而不会影响对分散性的控制。

研究人员通过合成定义明确的二嵌段共聚物,及其与各种聚合物类别的相容性,进一步证明了该技术的多功能性,从而将可见光PI确立为聚合物合成的稳健工具。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420733

《物理评论A》

通过测量光子角光谱特征区分非线性康普顿散射模型

美国密歇根大学与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合作,通过测量光子角光谱中的特征来区分非线性康普顿散射模型。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物理评论A》。

这项研究确定了可通过实验测量的特征,这些特征可能能够区分辐射反应模型,即经典模型或量子模型,或区分用于计算非线性康普顿过程特性的局部恒定场近似和局部单色近似。研究人员通过蒙特卡洛模拟考虑了与当今激光设施相关的各种实验条件下的特征,并提出潜在的测量这些特征的方案。

通过计数千电子伏特光子的单次发射以解决谐波问题,以及通过闪烁体探测器检测兆电子伏特光子,研究人员能够分别验证非线性康普顿散射模型和辐射反应模型。这将需要发散角小于2毫弧度且能量分散小于20%的电子束。

高能电子束与激光脉冲的碰撞,可用于研究强场量子电动力学中的辐射反应等许多过程。对于这些相互作用的模拟和理论预测,依赖于一系列尚未经过实验验证的近似和假设。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103/PhysRevA.110.062822

《中国科学报》 (2025-01-01 第2版 国际)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拥抱不确定性,把脉太空碎片演化 科学网2024年度十佳博文由你决定
“中山大学极地”号执行渤海冰区综合调查 新研究揭示光学湍流特性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