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增添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9-6
选择字号:
着力加强新时代青年理论武装

 

■李增添

党的二十大提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

加强青年理论武装,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和工作法宝,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经验。要着力运用教育、宣传、引领等手段提升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奋力开创新时代青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明确加强青年理论武装的意义、目标和路径,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教育工作重要论述的必然要求。

加强青年理论武装的意义

夯实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青年运动的领导者、组织者、推进者,为中国青年投身民族复兴事业提供了方向指引、思想指导。

新中国成立后,广大青年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投身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进入新时代,广大青年也积极在脱贫攻坚、科技攻关、抢险救灾、疫情防控、体育竞技和卫国戍边等战场上建功立业。然而,敌对势力从未放弃过对我国青年的西化、分化,企图从意识形态阵地上击垮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思想根基和群众基础。因此,“用极大力量做好青年工作,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可夯实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支持青年成为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宣传者、实践者。

促进中国青年成长成才。我们党之所以能够赢得青年、引领青年,关键在于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武装青年、教育青年,始终强调对“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理论武装、政治引领。

青年成长成才的过程,也是青年面对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困难和苦恼的过程。引导青年运用科学理论所蕴含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各种社会问题和现象,可帮助其正确认识理想和现实、利己和利他、小我和大我等话题,有力抵制不良思想倾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如果不加强青年理论武装、政治引领,青年就难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难以用敏锐的眼光观察社会,难以用清醒的头脑思考人生。

勇担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职责使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大批掌握科学理论、投身社会实践的青年人才作支撑。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为己任,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各条战线担当重任。在新征程中,仍然存在各种风险挑战,且肯定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引导青年敢做开路先锋和事业闯将,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的姿态迎接艰巨繁重的任务,可不断增强其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把加强青年理论武装作为党和国家伟大事业的铸魂工程、强基工程,切实抓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方能更好凝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青年力量。

加强青年理论武装的目标

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坚持凝心聚力、立德树人,要抓住领导干部和青年学生这两个关键群体,尤其要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要加强科学理论的“青年化”诠释、解读和表达,创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立心立魂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使新时代青年经过系统学习“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六个必须坚持”等内容,深刻认知、理解和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真理力量,并自觉结合工作实际、社会实践,不断提升政治站位、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大力培养新时代好青年。党的二十大强调广大青年要“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围绕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青年、怎样培养青年”等系列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党的青年工作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职责使命和实践要求,深化了我们党对青年工作的规律性认识。用党的光辉旗帜指引青年,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青年,才能使青年在前行道路上不迷失方向、不偏离科学,从而自觉担当起强国复兴的使命。要引导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确保青年不信谣、不迷失,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

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我们党始终强调“党管青年原则”“党管人才原则”,明确提出要培养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等教育成就,为我们党加强青年理论武装奠定了坚实的学理支撑和工作基础。向广大青年“讲清楚、讲明白”党的创新理论,是各级教育工作者的“极端重要”工作。新时代高校教育工作者要采取加强顶层设计、坚持课程育人、整合社会资源、利用网络媒体、搭建实践平台等工作措施,积极推进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推动青年“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

加强青年理论武装的路径

推进学校的思政课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要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加强青年理论武装要加强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坚持以努力培养时代新人为目标,持续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程建设,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让学生爱听爱学、听懂学会,继续探索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从而在师资队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阵地等方面推动学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教育使命。

建强网络思想文化阵地。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党赢得青年群体、打赢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阵地。新时代青年每天都在接触移动互联网,活跃于微信、抖音、B站等各类社交平台。这就要求把握好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重视网络媒体、人工智能在青年理论武装中的应用。要适应媒体融合发展和全媒体传播的新趋势,运用“易班优课”“学习强国”等网络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实现青年理论武装的网络化、信息化;要适应多元化的传播环境,拓展网络直播、网络调查、网络宣讲等交往方式,借助社交媒体、可视化数据、VR资源等来浸润、教育广大青年。

创新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引导青年学生感悟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伟力。加强青年理论武装要开展以党的创新理论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宣传好“大学生村官工作”“三支一扶”等实践,运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场馆等资源;要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引导学习新时代伟大成就、文化自信自强等内容,引导举办理论研讨会、主题论坛等活动;要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青年生动的社会实践,支持青年走进城市农村、企业工厂一线,支持青年参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

强化共青团的思想引领。新时代共青团聚焦为党育人的主责主业,坚持“全团抓引领”,着力加强对青年大学生、青年知识分子、青年农民、青年工人等的理论武装。共青团的思想引领要常态化了解青年思想动态,加强“青年化”理论阐释,对文件理论语言进行“青言青语”转化,健全共青团员理论学习制度;要围绕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采用课程学习、案例分析、互动交流等多种学习形式,健全示范性团课资源共享制度;要着眼打造青年理论武装的轻骑兵,完善“青年讲师团”“青社学堂”等计划,深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健全理论宣讲制度。

(作者系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专项“新时代夯实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研究”[GD20ZD11]、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路径创新研究”[2021GZGJ100]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科学报》 (2024-09-06 第3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热带森林“赢家”更小更快 《自然》2024年十大人物公布
AI科学家主导虚拟实验室加速医学研究 蒲瓜基因组组装研究获进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