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雪芹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8-30
选择字号: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等
辽西发现连接松柏类与被子植物化石证据

 

正反面保存的模式标本,可见其和松柏类一样的叶和“球果”。王鑫供图

本报讯(记者崔雪芹)被子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生活资源。但是,由于缺乏关键性化石证据,被子植物来源问题一直困扰着生物学家。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鑫和深圳市兰科植物保护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陈利君共同为被子植物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和见解。相关研究发表于《植物》。

“虽然现代植物学家对植物DNA序列相似度的研究不看好松柏类和被子植物的亲缘关系,但化石发现为被子植物起源提供了新的证据。”王鑫说。

新发现的化石具有介于松柏类和某些被子植物之间的形态特征,被命名为中介少林枝。该化石长68毫米、宽17毫米,产自辽宁省建昌县二道沟的义县组地层,包含了直接相连的茎、叶和4颗果实。

虽然该化石的总体形态与现代松柏类极为相似,但其生殖器官中却展现出对其种子包裹的趋势,而这个趋势很可能发展为对种子的最终完全包裹,从而达到被子植物状态。

一般情况下,植物都会对其种子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但只有被子植物才把这种保护时间提到受粉之前。现代植物学眼中的原始被子植物之一的八角,其胚珠是被一个叶性器官从下面和两侧包裹起来的,且这个包裹有一个过程——叶性器官在近轴面最后才愈合封闭。因此,在化石中找到类似结构对人们研究被子植物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在西班牙2.37亿年前三叠纪地层中发现的一块古植物化石“三叠纪跨界者”球果中,已看到这种包裹种子的趋势,但其未保存营养器官,因此缺乏关于植株的其他信息。而当前这枚中介少林枝化石再次表现出类似的包裹种子的趋势,其“球果”和枝叶直接相连。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3390/plants13152162

《中国科学报》 (2024-08-30 第3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