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渝川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8-22
选择字号:
热爆了:避免气候灾难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热爆了:我们究竟能对气候变化做些什么?》,[英]马特·温宁著,唐双捷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年7月出版,定价:69元

■郑渝川

这个夏天,全球多地再度出现持续高温天气,被理所当然地认为是气候变化的结果。但就像过去的一些冬天,当很多地方出现较低气温时,人们不免又怀疑气候变暖究竟是讹传还是事实。

英国气候变化科学家、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可持续资源研究所名誉高级研究员马特·温宁还是位脱口秀演员。在他所著的《热爆了:我们究竟能对气候变化做些什么?》一书中,首先谈到了一个经常引起争议的问题——天气变化时常会误导人们对于气候变化预期的判断。

我们讨论气候变化时,不免会受到一个干扰项的影响,即全球范围内天气预报很难做到高度精准。所以有人质疑——如果明天、后天下雨的事情都算不准,气象学家又怎么能预测气候变化,其结论怎么会可靠呢?

气候是很长一段时期内所有天气的综合状态,反映长期平均状态,具有可预测性,而天气变化相对来说波动就会更大。

作者在书中随即探讨了另一个引发争议的问题,全球气候体系本就存在一定程度的自然变化,变化幅度之大,甚至要比人为影响更为突出。这也是有些人认为不必担忧人类活动的影响,无需因此限制能源使用和碳排放的原因。

但作者指出,工业革命200年来,全球气温持续上升,比上一个冰河周期结束后升温速度快了10倍——自然变化导致的普遍升温1摄氏度需要1000年。“事实上,我们本该进入一个新的冰河周期,但人类的活动已经把它推迟了4万年。”

最近几十年,全球很多地方呈现的突出气候变化就是夏天变得更长,天气越来越热,极端高温天气的天数越来越多,“热浪致死”人数也在增长。大量增加的高温天气导致的最突出的结果就是破坏年长者、年老者以及其他年龄段人口在夜间降温、睡眠时调节体温的能力,引发健康问题。

气候变化也加剧了干旱,影响淡水供应、农业生产以及电能供应,这对于越来越集中居住在城市的人们来说意味着巨大灾难。

本书中还谈论了气候变化导致的两极冰川、高山冰川融化引发的生态灾难,以及高温造成海洋变暖引发的鱼类等海洋动物迁徙,以及更多二氧化碳释放溶解在海洋里引发的海洋酸化等问题。

面对这一切,我们究竟能够做什么?

作者表示,首先需要了解的一个基本事实是,面对气候变化、气候灾难,在确定行动方案之前我们已经不知不觉地失去了一段宝贵的修正时间。更加棘手的是,世界各国对于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存在较大分歧,远未达成广泛共识。这意味着加快建立共识、缩短现有的内耗与争吵、尽快行动起来,变得越来越紧迫。

其次,要清楚气候变化的原因以及细分要素。书中列出了建筑物、交通、工业、农业、垃圾、生产过程等方面的能源消耗和排放物影响,并强调应当综合现阶段各国、各经济体总排放、人均排放以及历史“贡献”,合理地建立减排责任体系。

书中还指出,煤炭、天然气、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开采、利用方式,包括一些打着环保旗号启用的新开采利用方式,以及碳捕获那样的技术,都存在突出的低效问题。因而需要继续加快科技创新,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及处置排放的技术效率。

该书作者还提及,应当加快风能、太阳能、核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建设并扩大供给规模,但这类能源基础设施在气候变化影响下,比如洪水或高温干旱天气下具有脆弱性,使得其供应面临一定程度的不稳定,所以应当平衡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开发利用,将后者作为一个可靠的备份。

再次,就是必须让人们接受环境、排放代价更低的出行方式,如驾驶新能源汽车。作者不无讽刺地说,许多知名人士出行使用环境、排放代价高昂的私人飞机,却在劝导大家少开私人汽车。

类似的建议还包括,我们需要改变现有的生产、消费观念,减少生活物品尤其是塑料制品消耗,减少食物供应运送的均值距离,避免长距离大运量输送食物,切实减少食物浪费,等等。

《中国科学报》 (2024-08-22 第3版 读书)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究生迷茫常见原因及应对之策 肉眼可见!JUICE将飞越地球和月球
航迹云带来更多气候变暖 韦布观测到巨行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