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许小峰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7-17
选择字号:
极端天气增多对人类健康影响几何

 

■许小峰

7月13日,在深圳举办的“2024前沿科学创新大会”上,我应邀在分论坛参加嘉宾访谈,就“气候变化条件下极端天气增多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问题”同几位专家学者进行了探讨,论坛的讨论引发了我的进一步思考。

访谈中受关注的一个问题是,气候变化条件下,极端天气对健康的影响是否有足够的事实加以印证。对此,专家给出了肯定的意见。实际上,这涉及两个问题,一是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是否增多,二是其对人类健康是否有影响。

关于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是否增多的问题,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气候科学报告《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给出了明确结论,指出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已经影响全球各个地区的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未来任何持续增暖都会引发愈加频繁和严重的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这些事件包括极端高温、极端低温、极端强降水和持续性干旱等。

那么,在这一情景下,人类健康会受到影响吗?专家通过自身的研究和认识给出了各自的观点,如果查阅IPCC研究报告,也能看到其中明确的、肯定的结论。

2022年2月,IPCC发布了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二工作组的专题报告《气候变化:影响、适应和脆弱性》。其中第七章认为极端天气与气候的负面影响具有非常高的信度,并将影响大致分为几类,包括传染性疾病、非传染性疾病、精神心理类疾病和对气候敏感的脆弱性群体。

气候变暖以及随之引发的大气湿度和降水的变化,不仅会对传染病的病原体、媒介生物、宿主产生影响,还会影响易受传染的人群。比如,登革热、疟疾等虫媒传染病的媒介能力得到增强,发病率上升,分布范围扩大;温度上升导致加拿大莱姆病的传染人数增加了5倍之多。

非传染性疾病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也很明显,比如,心脑血管、呼吸道、过敏等疾病患者对天气、气候的变化十分敏感,易伴随天气的快速变化而发病。

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的发生导致精神类疾病增多的结论也有很高的信度。比如,在飓风和洪涝灾害过后的几个月内,抑郁症患者人数明显增多;伴随高温,精神类疾病患者增多。

虽然IPCC的这些分析结论聚焦于人类健康与极端天气、气候的关联,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人类健康与天气、气候的关系并不仅仅和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有关,正常的天气、气候也会对健康产生显著影响。

国内外研究都得出过类似结论,即每年因高温死亡人数在各类自然灾害死亡人数中占比很高,在世界气象组织的统计排位中,位列第四。然而,并不能因此认为只有极端高温才会造成人员伤亡。

曾有学者对多个城市高温天气与死亡人数的关系做过统计分析,发现夏季高温与死亡人数关系密切,同时,夏季前期的死亡人数多于后期。这个结论很有价值,一般而言,夏季到来时,气温是逐渐升高的,正常情况下第一波高温不会达到夏季最高值。那么,为什么夏季前期死亡人数会多于后期?这反映了当第一波高温来临时,人类对其适应和准备——包括人体生理上的适应和对高温的防范准备往往不够。从这一角度看,不管是极端天气还是正常的天气或气候变化,都应给予足够重视。

访谈中受关注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适应气候变化,这是一个人类社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转变人类不恰当的生产、生活方式,走绿色发展之路,将温室气体含量迅速降下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些都可以避免气候变化带来的诸多问题,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最近发布的报告,全球又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6月,连续第13个月创下新的全球月度平均气温纪录。按照《巴黎协定》,碳达峰的实现还需要若干年时间,要确保1.5摄氏度和2摄氏度的升温阈值不被突破,仍需付出巨大努力。积极应对与努力适应并举,显然已成为最为现实的选择。对于如何通过多种途径减少气候变化对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专家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可选择的适应方式,但对努力适应没有提出异议。

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气候变化与健康问题越来越受重视。2023年12月发布的《气候与健康宣言》,将健康置于气候行动的核心地位,以促进保护人类健康免受气候变化影响,145个国家共同签署了该宣言。2022年,中国发布了《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提出了“开展气候变化健康风险和适应能力评估”“加强气候敏感疾病的监测预警及防控”“增强医疗卫生系统气候韧性”“全面推进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等具体任务和要求。相信这些战略目标和任务的落实,将对保护人类健康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系中国气象局研究员、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

《中国科学报》 (2024-07-17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欲在脆弱冰川周围建屏障 科学家揭开天体高能电子产生之谜
研究阐述钙钛矿量子点最新进展 7月福利!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