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迟煦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7-16
选择字号:
全媒体时代,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需进行生态化变革

 

■迟煦

当下的全媒体时代对传统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教学产生了巨大影响,这要求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进行相应的教育改革创新,以推动教育强国建设行稳致远。

在技术与文化共存的背景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要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进而为学生专业技能、知识体系和文化体系的培养塑造提供支撑,推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生态化变革。

以专业素养为基础

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并提升人文素养

在新传媒环境下,新闻传播更加复杂、形式更加多样、公众意见更加多元,这对播音员、主持人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专业素养是通过对各种媒体信息的持续了解,形成对社会舆论的深刻洞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多角度地吸收各种不同的学科知识,并通过全方位、全过程的实践培训提高学生的洞察力。

比如,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实物等方法增强新闻教学的可视化传播性;以专题读物推广、新闻采访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以独立实践、语言能力展示等活动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等。

全媒体时代,播音员、主持人除了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外,还需具备开阔的思维和良好的人文素养,以更好回应瞬息万变的媒体市场。

对此,教师可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各种书籍、观看优秀影视节目、参与文化活动等实践拓宽思维眼界、提升人文素养;可引导学生用发展的长镜头凝视各类社会现象,利用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在不同情境下,对不同新闻稿件的处理和表达方法;可利用诗歌、散文、寓言、童话、小说、广播剧和影视配音等多种样式的有声语言表达事例,让学生进行互补性、有针对性的分文体练习;也可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各项竞赛,通过播音主持大赛、编导大赛、微电影大赛、剧本大赛、戏剧节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完善学科建设

扩展高校数字技术课程体系

在全媒体时代,培育与现代传媒模式相匹配、立场坚定、精通数字化技术的新一代播音主持人才是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共识。在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需在学科建设等方面作出相应调整,以实现科技赋能。

首先,要在培养学生语言和口头交流基础能力与专业素养的同时,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人文通识课程建设;专业学科教学内容要涵盖媒体主播素养、新闻素养、戏剧影视素养、信息与阅读素养、人工智能及科学素养、数字素养等内容模块;要通过实践课程设置和教学,提高该专业学生各类广播节目的主持、播音以及策划水平,进而从多方面满足行业发展及区域经济发展对播音主持艺术人才的选拔要求。

其次,要进一步扩展数字媒体技术、数据分析与视觉等多个领域课程,打破专业界限,组建跨学科专业教学团队,丰富学科理论内涵,使学生的整体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再次,要扩大培训途径,优化现有学科结构。在对内传播领域方面,增设语义修辞、修辞批评、公共演讲、沟通与劝服等课程,使学生掌握改变他人行为态度的方法;在人际传播方面,可增设信任与人际沟通、组织传播、领导力训练等方面课程,帮助学生提升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以适应社会需求。

最后,要合理运用多种新媒体与智慧技术作为辅助手段,在播音主持上适时地给予学生正确指导,力求实现学生播音发音标准化、朗读美学化、语言交流艺术化。

强化职业道德培养

切实提升学生的批判解读能力

播音员、主持人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又是信息的评价者。其在传递、解读和评论信息时,要本着专业性原则,做到不偏不倚、客观公正,并对传播信息进行准确处理。

现有的实际教学对于播音员、主持人的培养更多关注于专业能力的提升,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职业道德的培育。因此,在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中,可着重培育学生的理性思维,培养学生有效的信息选择能力,使其能在未经沉淀的信息中,选择性地吸纳有价值的信息,在批判解读中传递正面的信息内容,彰显媒体的权威与公信力。

为此,高校首先可在教学中开设“媒体道德与法律”“新闻采编与批评”等相关课程,以此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与职业操守,提升学生的批判解读能力,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方式。

其次,可组织学生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发掘调查,逐渐增强学生严谨的思维意识和对信息正确理解与判断的能力。

在调查中,要引导学生用实事求是的心态诠释各种社会现象,教导其不能一味追逐商业利益,而要在繁杂的信息时代保持谨慎和清醒的头脑。

再次,高校要与相关文化企业开展合作,为学生创造实习条件,并引导学生在实习后,将相关经验、体验运用到实践能力提升中,让学生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实现学以致用。

最后,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认真研读播音学相关论著,鼓励其通过参与系列讲座、专题研讨会等,了解国内外传统媒体和融媒体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形成终身学习及持续发展的理念,遵守播音员、网络(自媒体)主播及融媒体直播、主持人及影视配音等职业道德规范。

立足数字素养教育需求

变革播音主持教学模式

从目前媒体整合的发展态势看,播音主持教学专业不仅要培养学生统筹安排、节目策划及媒体采访、编辑、主持等工作技能,还要发展其团队合作能力,使其明晰如何利用性格差异在团队中进行有效的分工与协作。

为此,高校首先要利用全景演播室、5G现场连线、微信、微博、直播App等新媒介和平台变革播音主持教学模式,在全媒体环境下加强对学生跨领域主持能力的培训,使其能掌握各种媒体的传播方式、特征、互动和语法规律,提高对各类媒体平台的驾驭能力。

其次,高校要创建全媒体演播实验室、主持人节目创作实验室、沉浸式影视制作实验室等多个教学实训基地。在每个实验室里开展与之配套的沉浸式体验活动,通过虚拟演播室播报、角色配音体验、记者现场采访、模拟戏剧表演、全媒体主播新闻播报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当下前沿数字媒体的内容生产方式和传播形式,感受先进的媒介技术发展。

再次,教师要在教学中突破常规,通过对媒体信息的筛选、分析、合理延伸以及与受众的互动交流,满足受众对播音员、主持人的个性化要求,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格魅力。

在模拟练习中,要让学生突出自己的形象、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展现个人的人格魅力和主持风采;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倡导多学科交叉与整合,探索新的主题教育,发展学生的社会交往技能。

最后,高校要对接市场需求,实行采编播一体化培养模式,针对主流媒体,培养学生采、摄、编、播的能力;针对商业媒体,培养学生的组织、策划、制作能力。

全媒体时代下,伴随着传统媒体的转型升级、社交方式的深刻改变及台网融合的逐渐深入,数字媒体生态日新月异,呼吁着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人才培养中作出适应性调整。该专业人才作为媒体公信力的代言人,必须强化其网络思维、勤于学习、勇于创新,进而为打造新型主流媒体贡献出青春力量。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

《中国科学报》 (2024-07-16 第3版 大学观察)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究阐述钙钛矿量子点最新进展 7月福利!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
让屋顶变白是保持城市凉爽的最好方法 他们心里有一盘棋:“精准设计”水稻种子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