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庆龄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7-15
选择字号:
研究人员建立水稻遗传解析新体系

 

本报讯(见习记者江庆龄)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学辉团队与合作者创制了大规模的水稻“混血杂交”群体,开创了一系列遗传学大数据分析新方法,大幅提高了农艺性状遗传解析效率,为水稻新品种的设计培育提供了基因信息和理论支持。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科学》。

各类复杂农艺性状由哪些基因决定、如何进行高效解析、基因之间有何联系,一直以来都是水稻等作物遗传研究的基本问题,也是实现水稻智能化育种的重要理论基础。

研究团队分析筛选出涵盖水稻全类群的16份品系,并通过巢式群体设计对代表性材料进行杂交。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通过多代自交生成了稳定纯合的株系,最终形成了包含18421份纯合“混血杂交”株系的新型群体。

针对各类水稻育种性状,研究团队鉴定得到了1207个基因位点,每个性状平均可以检测出27.5个基因位点,并系统解析了水稻基因的遗传互作网络,大幅提升了遗传定位的功效和分辨率。

研究团队还进一步利用亲本间基因变异、每套子群体的定位结果、基因表达、同源基因功能等多组学信息,开发了可用于从遗传位点快速筛选候选基因的方法RiceG2G,并对两个新鉴定的基因进行了功能验证。

据研究团队介绍,这项研究涉及农学、生物学、信息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多学科交叉融合推动了研究的顺利开展。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dm8762

《中国科学报》 (2024-07-15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网2025年6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果树还能变石头
两道同心圆环揭示恒星“双重引爆”证据 有证据证明成年人类也会萌发新脑细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