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龙希成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6-20
选择字号:
支持雄安高质量发展,这本书预见了“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支持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研究》,王宪明、王立平等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2年6月出版,定价:68元

■龙希成

早在2018年,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公布之初,河北省教育部门即动员高校科研力量,积极研究这一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其中邯郸学院教授王宪明等人撰写的《金融创新支持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研究》,敏锐预见到“金融创新”将为雄安新区建设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与“深圳速度”相应,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瞄准国家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两步走”目标,核心是“雄安质量”,要打造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该书认为,雄安新区建设需从“金融与科技”率先启动。

雄安新区高质量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的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高水平城市管理,特别是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建设发展的根本,面临金融需求种类多、规模大,金融服务可获得性不足、金融服务模式和产品不丰富等问题,需要通过金融创新予以支撑。

事实上,雄安新区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发展高端高新产业、打造“智能、绿色、创新”、建设成为绿色发展城市典范,其背后正是强力且密集的金融支持。

比如,6月17日,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雄安片区管委会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雄安新区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十五条金融开放措施》,从支持贸易新业态发展、提升企业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扩大跨境人民币使用三个方面支持雄安新区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2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雄安新区营管部等五部门印发《金融支持雄安新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构建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组织体系和产品体系等顶层设计框架,引导金融机构以金融活水浇灌雄安新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23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雄安新区营管部等六部门出台13条措施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助力雄安新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发展;2023年5月,河北银保监局出台10项措施为雄安新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提供“全力”金融支持;2023年6月,京津冀三地银保监局联合出台协同推动绿色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文件,为雄安新区在大规模建设和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过程中的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能源及其他绿色低碳产业提供金融支持,发展绿色金融,等等。

这一系列的金融支持正是通过“金融创新”得以实现的。

雄安新区利用大部制管理体制优势,发挥“人民银行+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协作合力,中国人民银行雄安新区营管部则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积极开展融资模式和产品创新,向基础设施建设和疏解项目提供“长周期、低利率、批发式”信贷资金,加大对首贷、信用贷、无还本续贷和中长期贷款的投放力度,增强企业信贷资金的可得性和便捷性。

截至2023年末,雄安新区各类金融机构达99家,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491亿元,是设立之初的19.7倍;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55.9%,高于全省42.8个百分点。“双碳”专项贷款、“雄安新区发展贷款”等专项信贷计划和产品,为基础设施、市政、生态环保等建设项目提供支持;“碳中和挂钩”贷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金融服务直通车等金融创新成果丰硕;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数字人民币等10余项金融试点政策先行先试;数字人民币智慧支付示范区、智慧村务平台数币缴费等多个应用场景实现全国首创;“雄安新区建设链金融服务平台”“征迁安置资金管理区块链信息系统”两个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在全国复制推广……诸多金融创新举措,为雄安新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提供金融支持。

该书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阐释五大发展理念的理论基础,借鉴区域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金融发展和金融创新理论等,构建高质量发展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比分析深圳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相应指标,总结参考两区不同发展阶段及其特征、改革创新举措,为支持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方面分别提出金融创新政策建议,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系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报》 (2024-06-20 第3版 读书)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0”科研入门需要作哪些准备?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