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 赵现廷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6-19
选择字号:
晚期胃癌“续命”有了新方案

 

本报讯(记者朱汉斌 通讯员赵现廷)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教授徐瑞华和王峰团队通过将中国原研的抗血管生成类靶向药物与化疗方案做“加法”,为晚期胃癌患者的二线治疗提供了新选择。近日,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医学》。在不久前举行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上,研究人员口头报告了他们牵头开展的FRUTIGA研究的最新进展。

晚期胃癌是目前疗效最差的肿瘤之一,一旦确诊,绝大部分患者的生存时间以月计算,中位生存期在1年左右。“晚期胃癌的总体疗效不佳,无论是一线治疗还是二线治疗,能找到为患者‘续命’的新治疗方案都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通讯作者徐瑞华表示,其牵头开展的基于中国患者的随机、双盲、多中心FRUTIGA研究,是一项在中国开展的旨在评估呋喹替尼联合紫杉醇用于晚期胃癌二线治疗的大型III期临床研究,以期为晚期胃癌患者二线治疗提供新选择。

该研究采用口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R)抑制剂类药物呋喹替尼联合紫杉醇,用于治疗经一线标准化疗失败的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703名受试者以1:1的比例,被随机分配呋喹替尼+紫杉醇治疗或安慰剂+紫杉醇治疗。和紫杉醇单药组相比,新的联合治疗方案让患者的疾病无进展生存期延长2.9个月,疾病进展风险降低43%,中位总生存期延长至9.6个月。FRUTIGA研究证实了VEGFR抑制剂类药物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新方案中,最常见的3级或以上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贫血等。此次还进行了基于呋喹替尼作用机制和病理分析的亚组分析,在伴有淋巴转移的非弥漫型胃癌亚组中,呋喹替尼联合治疗组显示了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等疗效的更优获益。

徐瑞华表示,基于FRUTIGA研究的成果,他们将进一步开展国际多中心的大型随机对照III期研究,以使这一创新治疗方案能够早日走出国门,为全球胃癌患者带来更多、更优质的治疗选择。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91-024-02989-6

《中国科学报》 (2024-06-19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