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刁雯蕙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4-29
选择字号:
深圳理工大学(筹)等
揭示食盐原子级别溶解机制

 

本报讯(记者刁雯蕙)深圳理工大学(筹)教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丁峰团队联合韩国蔚山科技大学教授Shin Hyung-jun团队开发了一种“单离子控制技术”。研究团队成功在原子级别观察到食盐溶解过程,并实现了在原子级别控制氯化钠的溶解过程。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

盐,作为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其溶解过程背后的带电离子行为极为复杂。传统研究方法只能测量溶液中离子的平均特性,而无法精确观察到单个离子的行为。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研究团队在零下268.8摄氏度下,将单个水分子沉积在仅有2到3个原子厚度的薄盐膜上,利用具有原子级分辨率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精确控制水分子移动,观察到了食盐中单个氯离子的溶解过程。

丁峰介绍,理论计算与模拟对于了解发生在材料表面的动力学过程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精确控制水分子的位置和移动,可以在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产生显著的相互作用差异。氯离子由于极化率较高,相较于钠离子更容易与水分子发生反应,从而导致选择性溶解。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离子溶解的微观机制,也为新型材料设计带来了可能性。

据悉,这一突破性发现不仅在理论意义上为理解溶液中带电原子的行为提供了新视角,还可能对电池、半导体等诸多应用领域新材料的开发产生重要影响。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46704-y

《中国科学报》 (2024-04-29 第3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与国际同行赛跑,他们的研究突破传统认知 流感病毒进化出了能穿透粘液的蛋白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