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春蕾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2-5
选择字号:
单位“做媒”,为技术成果“找好婆家”

 

盘轴旋轧成形设备。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沈春蕾

近日,在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轴承产业园里,安徽汉正轴承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正轴承)第三条强力旋轧机生产线完工在即。

不久前,由该公司生产的4500吨旋轧机下线。这是一台超大吨位盘轴旋轧成形设备,有望打破变速箱、高档轴承、航空发动机、燃气机等领域大尺寸盘件无法一次整体成形的行业局限。

这台旋轧机由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刘东团队设计研发,采用的强力旋轧技术(PTR)是该团队历经10多年攻关的成果。

“我们希望自己苦心钻研的技术可以在国民经济主战场上发挥作用。”刘东告诉《中国科学报》,“从2019年初参加校内路演,到2021年底成立汉正轴承,我们考察了很多地方,最终落户安徽灵璧,还得感谢学校‘做媒’,为我们的技术成果‘找好婆家’”。

小零件 大难题

机械设备的旋转离不开一个很小但很重要的零部件——轴承,因此轴承也被称为高端装备的“关节”,而制造轴承需要的轴承钢质量则直接关乎轴承的寿命和可靠性。这些年来,由于无法在国内获得满足需求的高质量轴承钢,一些企业不得不高价进口国外的轴承。

如何提升轴承钢的质量?一方面,内部要足够纯净,夹杂物越少越好;另一方面,内部组织要足够均匀,强化相颗粒越细小越好。由于轴承钢属于高碳钢,其碳化物如果分布不均匀,就会严重影响质量。碳化物的均细化调控难题也被行业公认为是轴承钢的最后一只“拦路虎”。

“就像揉面的时候撒了一把盐,如果没有揉匀,那么面团里就都是又咸又硬的疙瘩。”刘东说。

让轴承钢里的碳化物颗粒尽量细小弥散,就是刘东团队的研究目标。

以揉面为例,刘东解释说,揉的力度越大、方向越多,揉得越均匀,其中怎么“揉”很关键。刘东团队提出的PTR,即在径向轧制的同时强制扭转,依靠连续局部压扭复合变形,使轴承管材碳化物均匀、细小、弥散。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简单。经历了10多年的技术攻关测试,刘东团队才终于研发出PTR。该技术使轴承钢的碳化物细化为原来的1/10,使轴承平均接触疲劳寿命提升数倍,可靠性达99.9%,生产流程缩短2/3。该技术突破了我国轴承钢“卡脖子”技术,破解了困扰行业多年的难题。

好成果“嫁”灵璧

“好的技术成果不能埋在实验室里。”刘东告诉《中国科学报》,“近年来,西北工业大学鼓励老师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并开展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工作。我们研发的PTR在2019年被学校选中,在校内开展了路演,为下一步成果转化做准备。”

为此,西北工业大学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学者、有需求的企业和投资机构参加了项目路演。“校内路演有两个目的,一是筛选成熟技术,让其到市场上发挥作用;二是提升老师对成果转化的认知,获悉市场需求。”刘东说。

在学校的支持下,刘东团队开始寻找合适的地方进行成果转化。“2021年,我们跑了33个地市,几乎把京广线、陇海线上能做轴承和齿轮的地区跑了个遍,最后由学校和安徽省地方领导牵线搭桥,项目最终落地灵璧。”刘东说,“哪里有市场,就去哪里。灵璧县轴承产业园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也很大,加上学校‘做媒’,我们就这样带着技术成果‘嫁’了过去。”

现在,刘东谈起灵璧已经如数家珍——灵璧曾是皖北传统的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工业基础比较薄弱。近年来,当地紧抓长三角一体化、皖北振兴等战略机遇,大力发展以轴承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灵璧轴承产业园应运而生。

在加快产学研用融合方面,灵璧县先后与西北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洛阳轴承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打造轴承检测研发创新平台,开展联合攻关,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高端轴承产业发展路径。

对此,刘东感叹说:“灵璧,我们是来对了,不仅感受到当地政府的热情和诚意——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还切身体会到这里轴承产业的快速发展。”

小切口 大突破

“‘转一批、扶一程、帮一把’是学校的转化理念,以此推进有组织的成果转化,实现成果转化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西北工业大学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符新伟告诉《中国科学报》。

其中,“转一批”是从技术成熟度、市场准入门槛等多个维度为科技成果量身定制转化方式,实现择优尽转;“扶一程”是加强重点项目、平台和人才的校企合作,通过组建联合攻关团队、共建研发平台等,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帮一把”是聚焦投后赋能,从市场订单和投融资两个维度为成果转化企业“背书”,借助学校优势帮助企业争取市场订单,同时为企业提供资源、政策和投融资对接等增值服务。

刘东告诉《中国科学报》:“虽然我们也想过做成果转化,但对企业和市场的认知有所欠缺,在学校内部路演时就暴露出一些问题。学校对此有的放矢地提出建议,补齐了我们的短板,最终促成科技成果顺利转化。”

2021年9月以来,西北工业大学积极探索推进“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制度”“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等三项创新改革,着力破解科技成果转化“不敢转”“不想转”“缺钱转”的难题,以小切口实现大突破。

“如今,学校科技成果作价金额和企业数量年均增长近100%,80余位老师凭借成果转化贡献成功晋升高级职称,‘技术+现金’入股企业20余家。”符新伟说。

刘东告诉记者:“在学校和地方的帮扶下,我们在灵璧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先用半年时间建成了占地约2.5万平方米的全新厂房,又用一年左右时间建成两条强力旋轧全自动产线,速度之快着实令人震惊。”

短短几年时间,曾经冷清的小县城以轴承“小零件”为切口,打开了一个“大市场”,不仅建成了产能超百亿元的高端轴承产业集聚基地,还打造了带动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数据显示,目前灵璧轴承产业园已签约引进轴承及配套企业51家,2023年1至10月产值增速达134%。

“我们计划在灵璧建设7条超细晶轴承钢管及套圈全自动智能产线,目前两条已经建成投产,预计2025年全部建成达产后年产值将超15亿元,有望实现高端轴承、齿轮、传动轴等传动系统基础零部件的进口替代。”刘东说。

《中国科学报》 (2024-02-05 第4版 转移转化)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烧毁的卫星正在污染大气 数百个包含种族歧视的植物名称将被改变
平均每棵树干中都有超过1万亿个微生物 野外回归的墨脱百合在原生地首次开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