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温才妃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12-31
选择字号:
吴曈勃 融合批判性思维,关注我的人变多了

 

■本报记者 温才妃

今年7月,在全国高校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教育研讨会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教授吴曈勃关于“课题组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来培养学生”的发言引发很多人的关注。

在吴曈勃的课题组中,从成员选拔到论文写作,本科生的科研训练全过程都用到了批判性思维。他用批判性思维路线图指导学生寻找科学问题,提出科学假说,进而制定实验方案,再用实验进行验证、评估,得出最终结论。

“面对需要研究的科学问题,可以使用批判性思维工具——二元问题分析法,把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找到关键要素,进而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吴曈勃举例道。

2024年,吴曈勃收到了很多学生的积极反馈。2019年首批加入课题组的本科生张家瑞和周致远,今年刚开始博士后研究就获批了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他们认为,比起知识性训练,在课题组学到的批判性思维训练可以持续发挥作用,解决研究中不同的问题。

让吴曈勃没有想到的是,“作为一名将批判性思维融入科研的青年教师,今年关注我的人一下子变多了”。特别是今年9月,他的经历被《中国科学报》报道后,多个学校、学术机构邀请他去作讲座。

怎样用批判性思维的工具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这是很多高校关心的问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是科研实践育人,特别是让本科生早进实验室、早进课题组、早进科研团队。运用好批判性思维可以解决学生‘无问题、无想法、无论证’的‘三无’问题,帮助本科生做好科研。”吴曈勃说,讲座中大家都非常认同这个观点。

批判性思维还要与学科、专业相结合。今年下半学年,吴曈勃和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刘俊军一起为该校药学院大一新生讲授“无机化学”课程。他们对课程做了整体调整,引入讨论课,选了16个与无机化学和药学相关的主题,把学生分为16个小组,每个小组做一个主题汇报。

“我们用批判性思维的‘三大启动问题’——这是什么问题、有真的理由吗、还有别的说法吗,帮助他们构建主题讨论框架,设计汇报内容。”吴曈勃告诉《中国科学报》,学生觉得这种思维方式更明确,否则他们不知道怎么收集信息,以及收集信息后怎么展开表述。有不少学生认为“三大启动问题”深入人心,甚至已经融入了日常生活。

相关报道:《批判性思维要进入下一程》(2024年10月8日 《中国科学报》第4版)

《中国科学报》 (2024-12-31 第3版 高教聚焦)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网2024年度十佳博文由你决定 “中山大学极地”号执行渤海冰区综合调查
新研究揭示光学湍流特性 美国黄石火山活动可能向东北方向转移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