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珉琦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12-31
选择字号:
李志春 先让自己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本报记者 胡珉琦

复旦大学博士毕业生李志春因为“反卷”,主动选择去一所民办二本高校当老师,终于活出了自己想要的人生。

让李志春没有想到的是,2024年9月,他的故事经《中国科学报》报道后广为传播,甚至远在印度、美国、埃及的朋友都纷纷跟他联络。最让他开心的是,不少他带过的已经毕业的学生也给他留言,分享他们的认同和喜悦。

时间拨回到2016年,李志春所作的选择绝对是“非主流”,但如今,名校博士生就业不再追逐“名校”的趋势已经显现。学历贬值、就业压力剧增,连很多职业高校招聘博士毕业生的数量也逐渐增多。

与此同时,李志春看到,随着大量民办高校转为公办学校,许多普通地方高校正加速走在“卷”的路上。“这些学校先天不足,没有大平台、大资源,再加上财政资金紧缩,有的学校甚至要求教师拉更多横向课题,拉不到还会扣绩效。这完全是瞎搞,赤裸裸的‘学术缅北’。”

除了缺乏资源,普通高校的科研氛围与名校也有很大差距。不过,这对从来不慕“学霸圈”的李志春来说“并不是事儿”。

“我不混迹圈子文化,那里很多人势利得很,我就喜欢和能‘玩’到一起的人交朋友。”李志春说,“至于做科研,这是我的事情,与周围人无关。在这样的学校,专注科研可能不被人理解,但我享受这种‘孤独’。”

事实上,这种“孤独”并不意味着单打独斗。李志春解释说,目前的科研模式,无论文科还是理科,都要依赖一个好的团队。只不过,这个团队并不局限于自己所在的学校,更像一种合作网络。

“当你在学校学习做科研时,就已经在自己感兴趣的科研方向上寻找学术共同体了。你可以通过学术会议、发表文章,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同行、前辈,并努力融入这个网络。”李志春说,无论选择哪所学校就业,只要坚定自己的科研目标,就可以通过网络寻求交流合作。

“但前提是,你首先要向这个共同体,尤其是研究领域的学术带头人证明自己的价值。当他们认可了你的价值,团队就会主动找到你、帮助你、给你资源。”李志春说。

一些人可能会误解,像李志春这样选择“二本”高校就业便意味着“躺平”,其实不然。

“我只是换一种方式努力,换一种方式让学术变得更加纯粹。这种纯粹会给予我更多时间成全自己。”李志春告诉《中国科学报》,“当我们处在一个很‘卷’的环境中,就会渐渐失去热情,不想钻研,甚至痛恨这个学科。但如果换一个环境,也许你对这个学科更加热爱,追求细水长流、厚积薄发。这才是一个真正做学术的生态。”

相关报道:《 复旦博士到民办高校当老师活成别人羡慕的样子》(2024年9月10日 《中国科学报》第4版)

《中国科学报》 (2024-12-31 第3版 高教聚焦)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网2024年度十佳博文由你决定 “中山大学极地”号执行渤海冰区综合调查
新研究揭示光学湍流特性 美国黄石火山活动可能向东北方向转移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