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茅海跨海通道横贯东西。 冯珠仔 / 摄
本报讯(记者朱汉斌)12月11日下午3时,黄茅海跨海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为粤港澳大湾区跨江跨海交通网络再添“关键一横”。通车后,广东珠海至广东江门的陆路通行时间将从一个多小时缩短至30分钟左右。
该通道起于珠海市平沙镇,向西跨越黄茅海水域,终于江门市斗山镇,全长约31公里,其中跨海段长度约14公里,双向六车道,设置高栏港大桥、黄茅海大桥2座主桥,隧道2座,服务区1处。
据介绍,该项目建设者完成了七大技术创新,实现了快速建造、优质建造:首创了双曲面独柱式钢筋混凝土索塔新结构、海中超大跨多塔斜拉桥高性能结构体系及减震耗能装置;首次提出了“风嘴+水平隔涡板+下中央稳定板”综合气动措施;构建了双曲面异形索塔设计-施工一体化技术体系;研发了全离岸海洋环境下TY形墩及大跨度钢箱梁施工技术;改进了超宽分体钢箱梁施工线形控制方法;攻克了基于单北斗的跨海精密控制测量技术;首次建立了以北斗系统为主的跨海桥梁工程北斗连续运行参考站。
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是继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之后粤港澳大湾区又一重大跨海通道,将充分发挥港珠澳大桥西延线的功能,改变粤西沿海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通道单一的现状,为区域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中国科学报》 (2024-12-12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