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12-5
选择字号:
华南农业大学
揭示睡眠剥夺与肠道损伤机制

 

本报讯(记者朱汉斌)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孙坚团队研究发现,睡眠剥夺期间代谢紊乱通过抑制HIF1α介导的修复功能,加剧了肠道损伤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细胞报告》。

睡眠不足已成为全球性问题。睡眠不足会导致应激反应,尤其是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长时间睡眠不足会削弱肠道屏障,使食物消化吸收效率下降,从而进一步影响身体健康。但睡眠剥夺对肠道应激损伤的机制还需进一步阐明。

肠道损伤和肠道修复的平衡对于维持肠道健康非常重要。2024年8月,孙坚团队曾发现睡眠剥夺会导致肠道发生铁死亡。相关成果发表于《松果体研究杂志》。最新研究则从另一个视角,研究了睡眠剥夺对肠道修复功能的影响,更加全面地解释了睡眠剥夺对于肠道损伤的具体机制。

该研究通过对睡眠剥夺小鼠肠道的转录组分析,发现睡眠剥夺导致肠道缺氧,介导肠道修复的缺氧诱导因子HIF1α的表达失调。进一步机制研究发现,睡眠剥夺会导致代谢紊乱,造成代谢物α-酮戊二酸在肠道中积累,进而激活了脯氨酸羟基酶PHD2,从而抑制HIF1α的表达,加剧睡眠剥夺对肠道的损伤。这为治疗慢性应激导致的肠道屏障损伤的药物研发,提供了新靶点。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celrep.2024.114915

《中国科学报》 (2024-12-05 第3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王赤:在仰望星空中凝心聚力 南非MeerKAT射电望远镜发现巨型射电星系
新模型预测电池衰减轨迹 科学家发现草原极端干旱“密码”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