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精神研究》,汪长明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4年10月出版,定价:68元
■韩庆祥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新的历史时期,凝聚党和国家对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殷切期待与深切关怀的一份重要的指导性文件。
今年是《意见》印发五周年。这几年全社会掀起了深入研究科学家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广泛传播科学家精神的热潮,形成了弘扬科学家精神与科技事业高质量发展相互支撑、“同频共振”的喜人景象,着实令人欣慰。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回想当年,以钱学森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在毛泽东、周恩来、聂荣臻等共和国缔造者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玉汝于成”,开创了以“两弹一星”为标志的中国航天伟业,铸就了共和国科技事业发展史上一座座巍峨的丰碑。吃水不忘挖井人,如今我国科技事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
科技事业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者,离不开家国情怀、开拓创新,更离不开承前启后、薪火相传。今天,我们饮水思源、不忘初心,尤其不能忘记以钱学森为代表的老一辈科技工作者为国家科技事业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不能忘记他们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精神品质。他们是科学家精神的创造者、传承者、践行者,代表了一个时代中国科学家的精神风貌。
科技梦助力强国梦,广大科学家是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践行科学家精神的“主力部队”,在推动国家科技事业发展、建设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因此,加强科学家精神研究,为《意见》落实落地提供有力的学术支撑,是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应有之义和重要一环。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学术研究部副部长汪长明所著的《科学家精神研究》一书,是他久久为功、甘坐冷板凳的结果,体现出作为一位有情怀的严肃学者“十年如一日”的专注与坚守和“十年磨一剑”的耐心与韧劲,值得称道。
本书作为研究科学家精神的学术专著,我认为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体系完备,具有系统性。本书结构设计上具有完整逻辑框架,涉及科学家精神理论话语体系构建、作为科学家精神主要承载地的科学家纪念馆(以基本陈列和馆藏科学档案形式开展社会教育)场馆育人、处于国际战略科技人才方阵“高位区间”的战略科学家与战略科技人才价值实现与机制保障、面向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科学家精神培根铸魂功能发挥,以及科学家精神的实践转化。
应该说,本书结构设计费了作者一番心思,涉及科学家精神研究的关键领域和主要维度。
二是内容厚重,具有丰富性。本书无疑是作者基于工作职责与学术热情,在本职岗位上锲而不舍、长期沉淀的结果。
我从与作者交流中得知,本书研究的起点最早可追溯到他入职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之初即该馆筹建期间,从事钱学森精神研究的早期产出。
作者认为,钱学森是践行科学家精神的杰出代表,是“爱国、创新、求真、奉献”的科学家精神在个体层面的重要诠释。我认为,这也是钱学森被誉为“科技界的一面旗帜”在学术上的另一种呈现。
三是观点鲜明,具有原创性。作者关于科学家精神三重逻辑的系统性论述、科学家纪念馆基本陈列设计形态转化、发挥战略科学家引领作用的机制保障、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党建思政的功能及其路径、科学家精神融入新时期干部教育,以及作者绘制的科学家精神知识图谱与逻辑框架等,我认为具有自成一派的原创性。
原创性是学术的生命所在和价值所在,诚如钱学森所言:“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如果不创新,我们将成为无能之辈。”所有这些特点或者说本书所具有的学术优势,集中体现了作者在日常研究工作中的创新精神、敏锐意识和学术自觉。我注意到,作者基于自身工作需要和研究方向,在本书中对钱学森研究多有涉猎。
在此说点题外话,1977至1989年间,钱学森曾9次到中央党校作报告。我当时虽年轻,还未到中央党校工作,但这些报告汇集成《钱学森在中央党校的报告》一书于2015年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后,我曾在闲暇之余反复阅读,并从他的学术思想和战略远见中深受教益。
书中有一段是钱学森给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钱学敏的信,时间是1996年2月26日。信中写道:“我近日得韩庆祥(现在中共中央党校)写的《马克思人学思想研究》,翻阅后深感我们把‘人学’作为行为科学的哲学概括,作为行为科学上升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桥架,是正确的。也可以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深化作一点贡献。”
虽然我跟钱学森没有学术通信、工作晤谈等直接交往,但笔墨有声,我想这是我们之间的一次“思想邂逅”。钱学森是科学巨擘,也是我的前辈。正因如此,我愿意为本书出版写几句话,是我对钱学森这位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发自内心的致敬。
因工作关系,汪长明占据了“天时地利”,以学术为“主责主业”,一直从事钱学森研究和科学家精神研究。得知这本凝聚他多年学术心智和研究积累的倾力之作即将出版,我想向他长期保持热情洋溢的学术姿态、坚持“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学术精神表示由衷期许与赞赏。
大而言之,我认为,只有在科学家精神研究上深耕细作,让科学家生平叙事有血有肉,才能在科学家精神传播上不落空谈,让科学家精神叙事有声有色。这也是本书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所在。
本书理论与实践并重、思想性与可读性兼备,是一本质量很高、导向鲜明,学术含量与价值含量俱佳的好作品。我为作者在学术上取得的成绩感到欣慰,也由衷希望他在讲好钱学森故事、讲好中国科学家故事、弘扬和传播科学家精神方面继续不懈耕耘、接续发力。
(本文系《科学家精神研究》序,有删减,标题为编者所加。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教育长兼哲学部主任、一级教授)
《中国科学报》 (2024-11-22 第3版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