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温才妃  范苏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11-14
选择字号:
南通大学:“科技攀升行动”进行时

 

■本报记者 温才妃 通讯员 范苏

纳滤膜是一类能够选择透过溶质的分离膜材料,能有效浓缩药物活性成分。将纳滤膜应用于制药纯化工艺是当今药企的重点开发方向,有助于企业降本增效和节能环保。

日前,南通大学药学院青年博士江宇与江苏拓邦华创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课题“聚酰胺平板纳滤膜的制备与物料分离性质研究”通过立项。课题重点攻关抗生素类药物膜分离技术,在现有纳滤膜的超滤基膜增加超亲水涂层进行界面聚合,使制备的孔径均一的聚酰胺纳滤膜对抗生素产生较高的截留率,助力企业突破国外垄断,向“新”提“质”。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聚焦科技前沿,推动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是南通大学实施“科技攀升行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大学新征程中,学校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积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使高校智慧成为服务社会发展的创新引擎。

基础研究频突破

继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之后,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是生命科学与医学发展史上又一个里程碑。

作为一所百年高校,医学一直是南通大学的特色学科。在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这一新兴学科领域,中国工程院院士、南通大学教授顾晓松是领跑者。围绕“神经损伤修复与再生调控的相关机制”这一重大医学难题,顾晓松带领团队迎难而上,提出的“神经再生化学趋化性生长”假说,颠覆了传统的脊髓损伤后促进功能性恢复机制研究的思路,首次发现并证明了多个修复与再生调控的分子机制,并构建出壁虎断尾再生模型,研制出生物力学性好、降解可调控、低免疫原性、有利于血管生长和神经导向生长的组织工程神经……这一系列屡创“第一”的创新性成果在《细胞》《自然》等国际期刊发表。

加强基础研究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前提条件与必然要求。近年来,南通大学不断加大基础研究方面的投入力度,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开展组织化、集团化科研和多学科协同攻关,遴选了一批基础深厚、优势明显的原创性项目进行重点培育。

除顾晓松团队外,南通大学教授杨宇民团队研发出一种仿神经再生微环境支架;南通大学教授陈罡团队对周围神经损伤与感觉功能恢复机制的研究取得了系列成果;南通大学教授范义辉、毛仁芳团队开发了国际上首个“一站式”查询ATAC信号与肿瘤病人表达谱和预后的数据系统……形成了一个个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动缩影。

主动对接地方产业链

作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元素,南通大学主动对接地方产业链,瞄准地方发展新需求,积极搭建校地合作平台,实现人才共享、科技共享、平台共享,推动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互联互通,坚持优势学科专业跟进重点产业、重点团队跟进龙头企业,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弥合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之间的“断点”,不断提升社会服务的“含科量”。

6月,由顾晓松等7名院士发起,南通大学联合长三角地区全国重点实验室、生物医药类领军企业、重点园区以及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组建了全国首个生物医药未来产业创新联合体,聚焦生物医药未来产业新赛道,整合区域内的科技、人才、产业等创新资源,打破行业壁垒,因地制宜构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良好生态,为促进长三角生物医药未来产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先行探路。近5年,南通大学建成省部级以上重点研究基地11个,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近700项,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为行业发展析疑解难。

发挥高校智力优势,“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在南通大学,越来越多的教授让科研创新成果陆续“走”出校门。南通大学教授施卫东团队开展了绿色修船表面处理成套装备研发工作,从高压水射流到冰粒子射流,逐步解决船舶行业绿色修造表面处理的重大难题,使研究成果成为全修船行业可共享、可依靠的公共科学资源。

南通大学教授华亮团队针对当前海上风电桩存在的清洗作业繁琐耗时、人工操作危险系数高、人工检测局限于表面且无法精准探测内部裂纹等较大安全隐患和效率问题,研发出新一代水下智能焊接机器人,为风电设备探伤、焊接、表面清理等维保工作提供了新选择。

南通大学教授钱涛团队围绕后锂电池时代的储能设备进行了深入研究,首次研发出独特的胶质半固态电解质,解决了深度充放电条件下电极电解质相际界面湍动的关键问题。

南通大学教授张健团队对适合我国沿海滩涂和湿地种植的林木开展抗逆性早期鉴定关键技术研究,首创柳树抗逆性早期鉴定技术、抗逆快速进化基因和耐盐枢纽基因的发掘技术、柳树促成开花技术,并在沿海地区进行应用推广。

这一系列原创性科技成果,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了源源不断的力量。“看着学校的科研成果落地应用、造福社会,这是我们最欣慰的事。”南通大学校长杨宇民说,“学校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中不断展现高校新作为。”

《中国科学报》 (2024-11-14 第3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研究生学位论文如何顺利通过外审和答辩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