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温才妃  聂一丹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1-17
选择字号:
能源经济回归历史最高水平,碳减排是“推进器”

 

■本报记者 温才妃 实习生 聂一丹

“2023年我国宏观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能源经济回归历史最高水平。其中,碳减排对于能源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拉动潜力,可以增强能源经济的自主性和抗风险能力。”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特聘教授唐葆君说。

日前,2024年能源经济预测与展望研究报告发布会在京召开。会议由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碳中和系统工程北京实验室、能源经济与环境管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办。

包括唐葆君执笔的《2024年中国能源经济指数研究及展望》在内的9份研究报告在会上发布。该系列报告聚焦能源经济宏观形势、能源市场、碳减排等重要领域,并对2024年能源经济发展作出了科学预测。

碳减排是能源经济“防护罩”

“高创新行业与保供主力行业预计在2024年处于短期优势地位,表明我国能源发展离不开以减排工作为代表的高质量路线与供应安全。”唐葆君指出。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王科在其执笔的《中国碳市场建设成效与展望(2024)》报告中揭示,中国自2011年起先后建立8个试点碳市场,经过近10年实践,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启动上线交易,首批纳入2162家发电企业,首年覆盖排放量超45亿吨。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4.42亿吨,累计成交额249.19亿元。

唐葆君通过研究发现,一方面,碳减排工作可以有效增强能源系统风险抗性,是能源经济的“防护罩”;另一方面,进一步加速碳减排工作可实现较大的能源经济提升效果,是能源经济的“推进器”。唐葆君指出,借助碳减排工作,我国能够增强能源经济自主性与抗风险能力,进而提高能源系统安全。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中国省际能源高质量协同发展测度》报告执笔人曲申指出,2012年以来,我国各省份通过加大创新投入力度、推动终端用能电气化等方式,加速全国整体能源高质量发展。

相比10年前,我国各省份能源发展已取得不小的成绩,能源共享水平省份间差异大幅缩小,部分省份的能源技术、环保水平明显提升,能源结构更加低碳化。然而,区域供需不平衡,煤炭资源省份“高投入、高能耗、低效益”等问题依然存在。

曲申建议,未来应通过加大绿色能源项目投资、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加速能源低碳化转型,尽快缓解我国能源地理困局。

2024年油价或将持续回落

“2024年国际原油价格中枢将进一步下移,预计Brent、WTI原油均价为73~83美元/桶和68~78美元/桶。”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2024年国际原油价格分析与趋势预测》报告执笔人赵鲁涛指出。

赵鲁涛分析,2024年国际油价回落受多重因素影响。首先,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能源低碳转型提速,原油需求承压。其次,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减产政策对油价支撑逐步减弱,非OPEC国家原油产量保持增长,供应过剩预期增强。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助理教授、《2024年成品油价格分析与趋势预测》报告执笔人李慧预测,2024年汽油供需宽松,批发价9000~9300元/吨;柴油供需偏紧,批发价7900~8200元/吨。“双碳”目标下,汽油产能扩张受限;柴油库存相对高位,加之有序淘汰落后装置,柴油产量或迎小幅下降。

需要关注的是,天然气价格走势分析需以供需格局变化为脉络。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助理教授、《2024年国际天然气市场分析与趋势预测》报告执笔人周游指出,欧盟方面,天然气库存高企,供给端保持平稳,工业复苏迟缓,需求端增长有限;北美方面,液化天然气产量增速变缓,出口量增加;亚太方面,供给端偏紧,短期或将保持稳定。

谨防低碳技术引发产业链风险

“双碳”目标下,低碳技术迎来大规模发展,传统技术被加速替代。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副教授、《低碳技术发展产业链风险评估和展望》报告执笔人余碧莹认为,低碳技术大规模发展可能引发传统技术产业链相关行业原材料、资金等关键要素供需失衡。

具体来看,钴、铜、镍、锰等关键矿产原材料对外依存度高且未来需求增长快,面临潜在的短缺风险;电化学储能技术普及引致的劳动力需求增长最快;关键低碳技术产业链上游的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将面临较大的资金和劳动力供给不足风险;金属矿采选业将面临环境污染上升风险。

对于碳中和发展,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实现碳中和目标的CCUS产业发展展望》报告执笔人魏一鸣认为,全球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产业化集群化态势明显,应加快培育CCUS产业,赋能我国碳中和时代高质量发展。

围绕我国CCUS产业化现存的技术基础薄弱、市场被国外厂商主导、政策体系不完善等挑战,魏一鸣建议,我国未来应搭建CCUS产业基础数据共享平台,加大产业关键技术研发投入和专业人才培养,打造CCUS产业孵化基地,探索创新产业商业模式及市场机制。

关于中国碳市场未来发展,王科认为,全国碳市场将不断完善制度体系,短期内将出台碳市场管理条例、引入有偿分配机制、明确配额结转规定并发布其他多项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长期而言,全国碳市场将进一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构建总量约束下的配额分配体系,并推进与国际碳市场的连接。

《中国科学报》 (2024-01-17 第3版 领域)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2024全球海洋“热”度惊人 “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开工
科学家开发纳米孔糖测序新策略 即将发射!SpaceX猎鹰火箭的竞争者上线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