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干细胞》
胰腺癌类器官平台揭示一种特异性抑制剂
美国威尔康奈尔医学研究所Fong Cheng Pan等研究人员发现,胰腺癌类器官平台揭示了一种针对突变型KRAS的特异性抑制剂。这一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细胞-干细胞》。
研究人员报告了一个高通量药物筛选平台,该平台使用了一系列野生型(WT)或含有常见胰腺导管腺癌(PDAC)驱动基因突变的等基因小鼠胰腺类器官,代表了经典和基础PDAC表型。研究人员筛选了6000多种化合物,发现了马来酸哌克昔林,它能在体外和体内抑制携带KrasG12D突变的胰腺类器官,以及原发性人类PDAC类器官的生长并诱导细胞死亡。
scRNA-seq分析表明,胆固醇合成途径在KRAS突变类器官中特异性上调,包括关键的胆固醇合成调节因子SREBP2。马来酸哌克昔林降低了SREBP2的表达水平,并逆转了KRAS突变体诱导的胆固醇合成途径上调。
据了解,90%以上的PDAC病例都存在KRAS突变,主要是G12D和G12V。靶向KRASG12C的药物目前取得了成功,这表明特异性靶向这些与PDAC相关KRAS突变的药物大有可为。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stem.2023.11.011
高度协同的嵌合超级因子诱导跨物种初始多能性
美国哈佛医学院Sergiy Velychko等研究人员发现,高度协同的嵌合超级SOX诱导跨物种的初始多能性。相关论文近日在线发表于《细胞-干细胞》。
通过交换Sox2和Sox17之间的结构元件,研究人员构建了一种嵌合超级Sox因子Sox2-17,它能增强小鼠、人类、猴、牛和猪这5种受测物种的iPSC生成。将Sox2和Oct4之间界面上的丙氨酸换成缬氨酸,可通过稳定DNA上的Sox2/Oct4二聚体实现功能增益,从而生成高质量的OSKM iPSC,并支持健康的全iPSC小鼠的发育。
Sox2/Oct4二聚化是初始多能性的核心驱动力,其水平在启动时会降低。瞬时过表达SK鸡尾酒(Sox+Klf4)可恢复二聚化,激发多能干细胞在不同物种中的发育潜能,并为哺乳动物的初始重置提供了一种通用方法。
据介绍,人们对多能性的了解仍然有限:iPSC的生成只在少数模式物种中得到证实,多能干细胞系表现出不一致的发育潜能,种系传递只在小鼠和大鼠中得到证实。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 j.stem.2023.11.010
《物理评论A》
科学家揭示精确里德伯态光谱学
近日,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的Ulrich D. Jentschura与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Dylan C. Yost合作,揭示了具有慢电子和质子半径之谜的精确里德伯态光谱学。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物理评论A》。
研究人员认为,通过在实验中付出更多的努力,有可能改进圆形里德伯态光谱,从而为解开质子半径之谜作出重要贡献。他们建议研究涉及圆形和近圆形的里德伯态氢,其主量子数约为n=18,这种状态下氢原子在玻尔轨道上的经典速度比目前最快的宏观人造物体帕克太阳探测器还要慢。现在他们已经获得了相关转换质量因子的改进,并说明了最近在实验仪器上的一些改进,这些改进将有助于进行相关的实验。
据悉,所谓质子半径之谜,即通过光谱测量确定的普通氢和介子氢的质子半径之间的当前差异,有望通过精确测量里德伯常数得到解决,因为质子半径和里德伯常数值是通过高精度光谱学联系在一起的。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103/PhysRevA.108.062822
科学家实现量子比特中均匀叠加的最小时间生成
近日,希腊帕特雷大学Dionisis Stefanatos研究小组实现了只有横向场控制的量子比特中均匀叠加的最小时间生成。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物理评论A》。
研究团队考虑了一个两能级系统,其中两个能级之间具有固定的能量间隔,并且存在一个横向控制场。控制场的值可以在0到最大值之间进行调整。利用庞特里亚金极大值原理,研究人员成功解决了在最小时间内从其中一个量子态出发,对最大控制振幅与失谐之比的所有值产生两个量子态的均匀叠加的问题。对于这个比值的每一个特定值,他们找到了具有特定形式的最佳脉冲序列,并计算了构成这些脉冲的持续时间。
该研究提出的框架不局限于当前的问题,而是有更广泛的应用价值。它可以应用于基于双能级系统的量子电池快速充电、优化脉冲序列以控制激发态的制备,这是量子发射器作为单光子源使用的先决条件。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103/PhysRevA.108.062425
《中国科学报》 (2024-01-03 第2版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