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扬眉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9-19
选择字号:
南京邮电大学:跑出教学数字化“加速度”

 

■本报记者 韩扬眉

今年8月,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决赛正式落下帷幕,由南京邮电大学(以下简称南邮)教授陈燕俐领衔的《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团队代表江苏省参加角逐,最终荣获新工科正高组一等奖。

近年来,南邮将学科成果持续转化为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在教学数字化实践中屡屡斩获佳绩。

作为一所以信息学科为特色的高校,南邮敏锐预测到教育数字化趋势,及早种下“金种子”,跑出了教学数字化“加速度”。

种“金种子”长“金课”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

作为第四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全国一等奖获得者,南邮计算机学院网络空间安全系副教授胡素君还有另一重身份——首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

早在2014年底,胡素君主讲的《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便获得了南邮首批在线课程立项。她带领团队边摸索边建设,该课程最终于2016年暑期在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也是该校首门对外开放的在线课程。

该课程先后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首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首批江苏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有了在线课程资源后,胡素君开始了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

“混合式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完全不一样,线上线下相结合,学生先在线上自学,但线下课堂到底要做什么事情、设计什么样的活动,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胡素君告诉《中国科学报》,如果设计不好,学生就会觉得这是一门“水课”,而且线上线下课程安排的比例也不能让学生感到有特别重的负担。

经过反复研讨、论证,胡素君主讲的《网络技术与应用》混合式教学课程设计方案成为了南邮乃至全国相关课程设计的“范本”。

如今,南邮开放线上课程资源80余门,其中包括国家级一流课程33门、省级一流课程41门,为全国近200所高校的300余万名学生提供服务,2022年位列中国大学慕课选课榜全国第十。

在南邮,数字化教学改革带来越来越多“金课”。这些课程相继获得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特等奖、一等奖,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工科组一等奖,江苏省高等学校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

在国家级“金课”负责人、南邮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主任余洋看来,成功打造一门金牌“数字化”课程是对老师的一次“超级大考”。与传统课堂不同,一门课程要想成功上线,知识的严谨性、课堂的节奏感、课件的美感等方面都要做到“极致”,任何一点瑕疵都将被无限放大。

数字化教学能力成为职业“入场券”

“掌握数字化教学本领,独立完成一节微课。”这是南邮教师培养体系中数字化教学模块对新进青年教师“合格上岗”的要求。

如今,数字化教学对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数字化教学能力成为了南邮教师上岗的“入场券”。

“学校非常重视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建设,以赛促教,努力使教学队伍在教学数字化改革中‘立得住’‘走得远’。”在胡素君看来,过去是老师教、学生学,最后考核,现在是学生先学,老师通过线下交互式设计,针对各种重点、难点,再帮助学生在课堂中内化、吸收知识,实现能力提升,现在更注重能力培养,老师不能再照本宣科了。

她以“网络体系结构”知识点为例介绍,“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非常抽象,学生很不容易理解。因此,我在线上视频讲解中以套娃做类比,帮助学生了解发送端数据自上而下的层层封装过程;在线下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游戏,请学生自主设计每层的通信协议,并模拟整个数据的传输过程,帮助他们建立网络体系结构的整体概念”。

在胡素君看来,使用数字技术的一个好处是老师能及时、高效地感知学生的学习效果,尤其对于“后面的同学”,“我们要关注他们到底是态度问题,还是学习能力问题,并采用不同方式交流或进行学业帮扶”。

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该校电子信息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心负责人刘蕾蕾认为,保证数字化课程的教学质量需紧跟科技前沿,让课程“难起来”;引入案例教学,让课堂“活起来”;实施多元评价,让学生“忙起来”。

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怎么教是个重要挑战。为此,南邮推出了青年教师导师制,帮助他们尽快走上讲台。

同时,南邮出台的“教学卓越奖”评审办法也向教学数字化倾斜。如果教师作为第一主持完成两项国家级“金课”建设,在职称晋级时就有专门的“绿色通道”。

为了更好地评估数字化教学效果,南邮专门建立了数字化教育质量监测管理平台。针对教师教学质量的监管与改进,该平台可支持领导听课、督导听课、同行听课、基层教学组织听课、学生评教,同时还能根据教师历年的授课情况、听课成绩、学生评教成绩、教学档案检查情况等,形成完整的教师教学数字画像。

此外,南邮还以数字化赋能创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构建了国、省、校三级基层教学组织新体系。2022年,该校通信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入选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联合重庆邮电大学、西安邮电大学等高校共同建设,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带动数百名专业教师实现教学转型。

对此,南邮教务处处长沈建华表示:“虚拟教研室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科研教学,兄弟高校教师的加入,让我们对同一门课程的教学方式有了新思路。相信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突破时空限制的虚拟教研活动,未来能更好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全力推进教育公平。”

让数字化为思政教育加码

在数字化教学实践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老师担当指导和监督作用。为了强化和方便学生的学习,南邮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智慧教育平台。

在这里,不只有“知识”的学习。

从教30年,沈建华见证了国内高等教育从一根粉笔、一块黑板的时代走向数字化时代,他深刻感受到拥抱数字时代、提升数字教育的重要性。

他告诉《中国科学报》,在数字化时代,我们既要使学生具有在数字化世界生存的能力,也要让学生拥有足够的辨别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这是数字教育非常重要的内涵。

为谁培养人?怎么培养人?培养怎样的人?这是任何一所高校和教育者都需要回答的关键问题,数字化教育实践也离不开这一问题。“立德树人和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重要任务。需要不着痕迹地把思政教育融入到数字化教学中,让学生易于接受,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沈建华看来,这是数字教育实践正在努力的方向。

如今,南邮按照“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建设步骤,已经建成一批智慧研讨教室和常态化录播(网络互动)教室,录播课件覆盖600多门课程。

南邮校长叶美兰表示,该校将推进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新型数字化教学设施、先进数字化教学环境和高效数字化教学服务建设,加速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教学,培养复合型高端数字人才,全面推进学校教学数字化创新发展。

《中国科学报》 (2023-09-19 第4版 高教聚焦)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赠书|用数学思维理解世界 超薄材料创造磁性之谜
农场安装垂直太阳能电板不会导致作物减产 罕见!七大行星要排队了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