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
克拉通影响裂谷边缘不对称性和演化
德国亥姆霍兹极地和海洋研究中心G. Raghuram团队报道了克拉通影响的裂谷边缘的不对称性和演化。相关研究成果9月13日发表于《地质学》。
为了更好了解克拉通附近裂谷的演化,研究人员进行了包括一个厚的克拉通岩石圈与一个薄的活动带岩石圈相邻的数值实验。当断裂作用在克拉通附近开始时,变形集中在向克拉通倾斜的断层/剪切带,引起克拉通向前不对称的软流圈隆起和裂谷迁移。这进一步致使克拉通一侧的边缘较窄,活动带一侧的边缘较宽。与克拉通相关的不对称性导致宽边缘比窄边缘沉降更大,在宽共轭区域中形成大型同裂谷凹陷盆地,如在南大西洋的例子。这种差异沉降在断裂后被保留了约100 m.y.,并可能部分解释了现今南大西洋中部近克拉通的高动态地形。
不对称裂谷作用期间的地幔流动引起克拉通岩石圈弱化且部分混合,并再循环进入对流地幔,正如南大西洋洋脊的这一部分所解释的那样。因此,克拉通附近的裂谷作用可能会产生广泛的构造、地层和成分影响,不仅会影响边缘结构,还影响后续动态地形和扩张系统的发展。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130/G51370.1
科学家探究方解石-文石海是否为棘皮动物进化驱动力
美国俄克拉何马大学Selina R. Cole团队针对“方解石-文石海是棘皮动物进化的驱动力吗”这一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相关研究成果9月12日发表于《地质学》。
据介绍,海水中镁(Mg)和钙(Ca)在整个显生宙经历了长期波动,主导了主要的碳酸钙沉淀物是方解石还是文石和高镁方解石。尽管海水中Mg/Ca比值的这些波动被认为是显生宙钙化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控制因素,但要确定Mg/Ca比值对不同进化分支的影响程度,需要将实验数据与化石记录的生物多样性历史模式相结合。
结合实验和深海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人员探讨了棘皮动物对方解石-文石海洋变化的短期和长期响应。虽然实验结果支持Mg/Ca比率与短期棘皮再生率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但显生宙棘皮动物多样化动态模式与Mg/Ca比率或方解石-文石海洋转变没有对应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在地质时间尺度上,对实验结果进行严格的均变外推可能不适用于许多钙化的海洋无脊椎动物。相反,海水Mg/Ca比率的影响应该使用时间序列中的实验和深层生物多样性数据,针对单个分支进行评估。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130/G51444.1
《免疫》
科学家总结瘤内免疫循环
法国索邦大学的Wolf H. Fridman等研究人员总结了瘤内的免疫循环。相关论文近日在线发表于《免疫》。
研究人员回顾了三级淋巴结构(TLS)在T细胞和B细胞免疫力生成过程中的作用,重点关注B细胞完全成熟后产生浆细胞的影响,浆细胞可产生高亲和力IgG和IgA抗体。在这种情况下,研究人员认为与肿瘤细胞结合的抗体会诱导巨噬细胞或自然杀伤(NK)细胞凋亡。随后,释放的抗原-抗体复合物被树突状细胞(DC)内化和处理,扩大了向T细胞的抗原呈递。
免疫复合物还可能被TLS中的滤泡DC(FDC)固定,从而增强记忆性B细胞反应。这种放大循环形成了一种瘤内免疫循环,即使在突变负荷较小的癌症中也能提高肿瘤对免疫疗法的敏感性。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immuni.2023.08.009
《国家科学院院刊》
科学家揭示莫特金属截断质量散度现象
近日,英国剑桥大学F. Malte Grosche研究小组揭示了莫特金属的截断质量散度现象。相关研究成果9月11日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据悉,莫特金属-绝缘体转变是凝聚态物理学中最基本的现象之一。然而,经典的Brinkman-Rice莫特局域化图的基本原理仍然需要通过直接探测准粒子费米表面和有效质量的量子振荡测量进行实验测试。
通过将该技术扩展到高压领域,研究人员在清洁的、未掺杂的NiS2晶体中检测到了莫特局域化阈值上的金属态。研究发现:在接近莫特局域化时,准粒子质量显著增强,而费米表面基本保持不变;准粒子质量严格遵循理论预测的发散形式,确立了载流子减速作为金属-绝缘体转变的驱动因素;这种质量发散被金属-绝缘体转变截断,将莫特临界点置于相图的绝缘部分内。NiS2中莫特临界点的不可及性与清洁金属系统中铁磁性阈值的发现相似,在清洁金属系统中,低温临界几乎普遍被一阶相变或新的涌现相所中断,如不相称的磁序或非常规的超导性。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73/pnas.2301456120
《中国科学报》 (2023-09-19 第2版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