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 |
系统评估液流电池关键材料发展现状 |
|
本报讯(记者孙丹宁)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先锋、张长昆团队,联合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教授余桂华团队,发表了液流电池的低碳可持续发展相关综述文章,从技术可持续性和环境可持续性的角度,系统评估了液流电池关键材料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了低碳、可持续液流电池的发展前景和面临的挑战。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化学学会评论》。
液流电池是一种重要的大规模储能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不连续和不稳定的问题,为我国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和能源结构调整与转型提供重要支撑。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的低碳可持续性,对能源结构低碳化至关重要。
该文章从技术可持续性和环境可持续性两个方面,提出了影响液流电池关键材料可持续性的基本要素:稳定性和循环寿命、原子经济性、可再生性、制备过程的可规模化、原材料与产品的安全性、废物处理等。其中,技术可持续性主要从电池性能、关键材料的制备、回收再生等方面进行评价,而环境可持续性从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废物排放和处理等方面进行评价。
此外,该文章分别总结了无机/有机活性电对/电解液、膜和电极材料等电池部件,以及一些新型液流电池的最新进展,并依据上述原则对其可持续性程度进行了总结。文章最后对可持续性背景下液流电池的发展前景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展望。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9/D2CS00765G
《中国科学报》 (2023-08-17 第3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