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丽妃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6-26
选择字号:
遗传变异让狐狸适应撒哈拉沙漠

 

本报讯 美国科学家发现,近缘物种的DNA转移到北非狐狸基因组,促进了其在撒哈拉沙漠的生存。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生态与演化》。

狐属狐狸包括生活在撒哈拉沙漠的路氏沙狐和耳廓狐,而撒哈拉沙漠是全球最大的炎热沙漠。与生活在有水源地的物种不同,路氏沙狐和耳廓狐很少通过皮肤或呼吸流失水分,而且耳廓狐的肾脏还能储存水分。路氏沙狐的最近近亲赤狐占据了北半球的各种栖息地,虽然两者居住的生态环境不同,但它们在撒哈拉沙漠的北部边缘有交集。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Joana Rocha和同事结合了基因组学和生理学方法,研究了狐狸在极端炎热的撒哈拉沙漠的适应机制。作者测序了82例个体的完整基因组,这些个体包括在不同时期占据撒哈拉沙漠的4个狐狸物种——路氏沙狐、赤狐、耳廓狐、苍狐。他们发现路氏沙狐和一个耳廓狐近缘物种有一个相同的基因组区域,这个区域含有沙漠环境下被选择的与缺水时尿浓度相关的基因。

研究者比较了沙漠“特种兵”——路氏沙狐和耳廓狐与来自北非和东亚的赤狐血液和尿液生理指标,发现沙漠“特种兵”在脱水情况下的储水能力更胜一筹。这与在非肾性失水和产热中起作用的基因得到选择的特征相吻合。

Rocha认为,生活在沙漠的不同狐狸物种之间共同的遗传变异能帮助它们适应各种环境变化,如沙漠边缘的环境。(冯丽妃)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59-023-02094-w

《中国科学报》 (2023-06-26 第2版 国际)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王赤:在仰望星空中凝心聚力 南非MeerKAT射电望远镜发现巨型射电星系
新模型预测电池衰减轨迹 科学家发现草原极端干旱“密码”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