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春蕾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3-30
选择字号: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等
发现包含极低质量白矮星前身星的双星系统

 

极低质量白矮星示意图。图片来源:Caltech/IPAC

本报讯(记者沈春蕾)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和云南天文台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包含极低质量白矮星前身星的双星系统,其伴星是一颗不可见的致密天体。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天文学杂志》。

该研究证实了LAMOST(郭守敬望远镜)搜寻和研究这类特殊天体的能力,是研究人员利用LAMOST大规模巡天光谱数据的优势,在搜寻致密天体方面取得的又一重要进展。

据了解,含有致密伴星的短轨道周期极低质量白矮星双星系统是一类重要的连续引力波源,它们是当前以及未来引力波研究的重要目标源之一。

论文第一作者、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高级工程师袁海龙介绍:“我们发现的这个双星系统的轨道周期为0.219658天,可见恒星表现出F型主序星的光谱特征。光变曲线特征表明,这颗可见恒星发生了显著的潮汐形变,被拉伸变形呈水滴状。”

据估计,该双星系统中可见星的质量约为0.09倍太阳质量。由于该星质量小、温度高,且光谱没有明显的发射线特征,研究团队认为这颗可见恒星应该是一颗已经停止物质传输的极低质量白矮星前身星。

现有的极低质量白矮星理论模型和观测统计都表明,极低质量白矮星可能存在一个大约0.14~0.16倍太阳质量的质量下限。“我们的发现对极低质量白矮星的形成模型提出了挑战,对完善极低质量白矮星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袁海龙说。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3847/1538-3881/acaf07

《中国科学报》 (2023-03-30 第3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鲱鱼“迷路”,美味难求 科学网2025年4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实验室制造出首枚“黑洞炸弹” 氧化物-氧化物界面催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